• 55阅读
  • 0回复

切实加强领导 办好国营农牧场 辉南县委和县革委会教育国营农牧场的职工坚持正确方向,改进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对社队生产的示范、帮助作用,使全县七个国营农牧场越办越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7
第1版()
专栏:

切实加强领导 办好国营农牧场
辉南县委和县革委会教育国营农牧场的职工坚持正确方向,改进企业管理,充分发挥对社队生产的示范、帮助作用,使全县七个国营农牧场越办越好
据新华社长春电 中共吉林省辉南县委和县革委会,认真加强对国营农牧场的领导,切实办好国营农牧场,充分发挥了全民所有制的农业企业在发展生产上对人民公社的示范、帮助作用。
辉南县共有七个国营农牧场。这些农牧场从一九六八年到一九七一年四年间,在农牧业生产逐步发展的基础上,共为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繁育农作物良种二百四十三万斤,提供种牛八百七十六头、种马一百零九匹、种驴三十一头、种猪二千二百四十多头。同时,向国家上缴利润三百五十九万元,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一九六八年,辉南县革委会成立初期,领导成员中有的人认为国营农牧场在全县的农业经济中占的比例很小,抓不抓“无关大局”,因而忽视了对农牧场的领导。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发展,国营农牧场不能适应群众要求的矛盾就突出地暴露了出来。有一次,金川公社一个生产队派人到良种场串换良种,走了一百三十多里路,结果只换去一千斤。社员说:“换点种子可真不容易呀!”这件事,引起了县革委会的重视,他们联系实际,学习毛主席关于“国营经济,这是领导的成份”的教导和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认识到,抓不抓国营农牧场是要不要发挥国营经济的领导作用的问题。国营农牧场办得好坏,能不能在发展生产上对农村社队起示范、帮助作用,这不是“无关大局”,而是同全县农业生产这个大局关系很大。认识提高后,县革委会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了对国营农牧场的领导。他们除指定一名副主任主管农牧场的工作外,还定期检查研究这方面的工作,着重解决对国营农牧场如何抓,抓什么的问题。一九七○年,辉南县委成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国营农牧场的领导,使七个国营农牧场越办越好。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抓路线,坚持为社队服务的方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辉南县的国营农牧场,由于受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对农村社队未能充分发挥示范、帮助作用。良种场繁育的种子,数量少,质量差,成本高,社员群众不欢迎;种畜场饲养的种牛、种马、种猪,只是做“样子”,当“展品”,很少为社队改良牲畜品种做出贡献。针对这种情况,县委和县革委会狠抓了办场的路线、方向问题,各场党支部组织职工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大摆场内两条路线斗争史,联系实际,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工人的路线斗争觉悟,在发展生产并为社队服务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种畜场改变了过去那种守门接待配种的做法,主动牵着种畜到生产队配种,并且向社队提供优良种公畜。几年来他们向社队提供的种猪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三点一倍,种牛增长四点二倍。
二、抓干部,提高领导班子的路线斗争觉悟。辉南县委和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教导,狠抓了农牧场领导班子的建设。他们针对各农牧场领导班子中一部分人继续革命的觉悟不高的问题,先后举办了九次农牧场一、二把手学习班,结合农牧场斗、批、改和“一打三反”运动,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开展批修整风,使大家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和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好农牧场的自觉性。
三、抓企业管理,勤俭办场。他们的做法是:认真落实党的经济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革命积极性;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减少非生产人员;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经营管理,建立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劳动管理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几年来,由于辉南县委和县革委会加强对国营农牧场的领导,使这些农牧场革命和生产的形势越来越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