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知错 认错 改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7
第2版()
专栏:

知错 认错 改错
唐生平
领导干部的言语行动、思想作风,对下级和周围群众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发表意见、处理问题,必须以党的原则、方针、政策为标准,而不能以感想和个人好恶代替政策。这个道理是人所共知的。然而,真正这么做,并不容易。赵岱同志在对一个犯错误党员的处理问题上,几乎犯了以感想代替政策的错误。幸亏他深入群众作了调查研究,才发现和避免了这个错误。
赵岱所以能够避免这个错误,关键在于他没有看到迎合自己意愿的报告就沾沾自喜,自以为正确,而是冷静地思考:为什么这个报告和自己想的完全一致?这个报告究竟来自哪里?究竟是根据谁的意见写的?没有这种自以为非、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不可能及时发现和正确解决问题。我们有些同志却不是这样。他们不管自己的意见是否符合党的原则、政策和实际情况,却要下级听从。下级听了,便满心欢喜,自觉高明;稍有异议,便扣以“不服从领导”的帽子。这样,就容易使一些人“投其所好”,讲假话。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倾向,必须坚决克服。
赵岱同志之所以做得对,还在于敢于公开承认和纠正错误,用自己的行动消除自己错误言论所造成的影响。错了,改不改?是公开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还是遮遮掩掩、躲躲闪闪?两种态度,反映了两种思想作风。我们应该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坚决反对那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的恶劣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