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加速工程建设——云南省一座大型水电站是怎样建成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7
第4版()
专栏:

加速工程建设
——云南省一座大型水电站是怎样建成的?
云南省电力建设战线广大职工,经过八个月的艰苦奋斗,使一座工程量完成不到一半的大型水电站加速建成,投入生产。
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这座水电站自开工以来,长期没有完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为了确保这个工程建设,提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在八个月内建成电站的任务。
但是,有的同志认为:水电基本建设快不了,工期长是它的固有特点。
为了统一认识,电站工程各级领导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破除“水电基本建设快不了”的形而上学观点。大家指出:水电基本建设的快和慢,关键在于领导执行什么路线。我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去追求速度,但是必须在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内,争取多快好省地进行建设。通过对加速建成电站的主客观条件的全面分析,大家看到:由于任务重、时间紧,人力物力相应不足,加上处处铺摊子,致使施工一时处于困难地位。但是,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就能使全局上的人力和施工机械不足的劣势,转化为局部上人力和机械充足的优势,解决矛盾,争得主动,赢得时间,加速工程进度。各级领导成员提高了认识,增强了信心,纷纷深入第一线,同群众一起劳动和学习,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一些作法:
一,抓住主要矛盾,一战而胜,取得主动地位。根据工程特点,抓关键,反对平均使用力量。由于抓了主要矛盾,就克服了过去那种工作无重心,处处铺摊子,处处不得力,造成时间、人力物力浪费的现象,取得了主动地位。例如,地下厂房是电站土建施工的关键工程。施工中,他们把这项工程作为主攻项目,集中了大部分的人力和主要施工设备,发挥群众的智慧,在九十天内便完成了过去要花一年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厂房开挖任务,振奋了人心,消除了一些同志对加速电站建设的怀疑,使工程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
二,破“机械分工”,开展大协作。过去,筹建单位和承建单位之间实行了“甲、乙方”制度,内部各工种之间又过分强调“专业”。分工是必要的,没有基本的分工,就会打乱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正常联系;但是,如果在各工种之间划上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割断其内部联系,就不能合理地调配人员以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于是,他们发动职工批判了形而上学的“机械分工”,在土建与安装施工中,打破“甲、乙方”界限,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同时,在各工种内部实行分工不分家,工人以一项为主,打歼灭战时,灵活调动。在开挖厂房中,他们采取边实践边学习,以老带新,使二百多个新手在短期内就掌握了打风钻的技术,满足了工程需要。
三,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随着工程进度的加速,需要越来越多的设备、器材。他们坚决反对那种以加速工程建设为理由,向国家多要设备的做法,大搞修旧利废,自己武装自己,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在混凝土浇筑中,需要很快新建一个“碎石生产系统”。起初,有人提出向国家要机器,工人们坚决反对说:“动不动就向国家伸手,这不是我们工人阶级的本色!”他们找出了两台已经报废的碎石机和一批零件,加以装配、维修,因陋就简、土法上马,只用了十四天就建成了一个过去要三个多月才能建成的“碎石生产系统”,保证了工程急需,并为国家节约了数万元资金。
贯彻落实党的政策
电站工程的领导从实践中体会到,加速工程建设,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电站建设一开始,领导上就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批判“左”和右的错误干扰,大大地增强和巩固了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接着,他们又把一批政治觉悟高、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工人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在全部十多个主体工程队的领导成员中,老工人占了绝大多数。
在坚决依靠老工人的同时,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电站工程领导对技术人员大胆使用,严格要求,帮助他们划清“技术第一”和为革命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的界限;“洋奴哲学”和执行洋为中用、积极掌握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界限;“本本主义”和在总结工人丰富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理论、查阅资料的界限;“专家治厂”和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作用的界限,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整个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相结合,坚持“三不脱离”,为加速工程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重新审查设计方案
建立领导、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班子,重新审查设计,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修改设计四十多项,其中重大设计十多项。与原设计相比,整个工程节约混凝土百分之二十七,钢筋百分之三十一,钢板百分之二十九,资金数百万元。
斜井钢管道的敷设是高水头电站安装工程的一项关键,原设计采用“地下明箍管”。按这个方案,需要大洞子,管道需要到外地加工订货。电站工程领导认真总结老工人的丰富经验,然后根据“三结合”小组科学实验的结论,因地制宜,制定了“地下直接埋管”的方案。新的方案,钢管不用到外地加工,节约投资一半,提前工期一年,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检查,证明质量良好。
在电站建设中,有一条通往厂房的沿山公路。原来的设计由于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公路修成以后,每年一到雨季就严重塌方,长期不能通车。后来又准备拿出几十万元来另外修筑一条公路。这次,领导走群众路线,经过调查研究,接受了一个老工人提出的新方案,把公路往山坡外移一点,路面加宽一些,就顺利通车了,保证了主体工程的施工供应,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资金。
依靠群众改进施工方法
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领导的决心大,群众的积极性高,广泛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群策群力改进施工方法,对加速工程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
过去,厂房工程爆破每次不能超过一百炮,以免破坏地层结构。这样,厂房土方要三、五年才能挖得出来。这次,职工们经过试验,一次放二、三千炮,并没有破坏地层结构,创造了土方开挖新纪录,使开挖速度成倍地增长。大爆破成功以后,带来了新的矛盾:大量的石碴清理不出去。职工们打破了过去的只有短臂挖土机和双向汽车等专门设备才能进洞清碴的状况,使用现有的长臂挖土机和载重汽车等大型机械进洞清碴,工效比过去用斗车提高近十倍。
斜井钢管道施工,按照过去的规定,要先安装后浇筑,每段浇筑不能超过三十米,造成一部分人干活,一部分人等着。职工们经过分析,认为过去所以这样规定,是为了防止出事故;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措施,完全可以实行平行作业。职工们采用大段钢管安装和大块混凝土浇筑的平行作业方法以后,工效大大提高。过去一个月内只能浇筑六千方,采取大段钢管安装和大块混凝土浇筑平行作业,在二十天内就浇筑了一万七千多方,而且质量良好。
云南省电力局革命委员会报道组
云南省革命委员会调查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