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小吊车是怎样发挥大作用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8
第2版()
专栏:

小吊车是怎样发挥大作用的?
黑龙江生产建设部队化肥厂吊车司机 吴广良
建厂初期,我们到铁路专用线卸货,全靠大伙肩扛、手搬,汗没少淌,工效却很低,车皮积压越来越多。既影响国家运输,又耽误了厂子施工,大家都很着急。一次我看见站台旁边有台吊车,心里又高兴又纳闷:放着好好的吊车为啥不使呢?后来老同志告诉我,这台车是进口货,净毛病,开不灵。我想:实践出智慧,咱只要象大庆人那样,敢在实践中努力学习,勇于革新,就不怕摆弄不了它。
我的想法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热情支持,决定让我来开这台吊车。我从来没有开过吊车,为了尽快地学会开吊车,我就在实践中多调查多研究。我在吊车各部位都贴上块小胶布写上名称,每天都作个吊卸过程记录,下班后再根据记录,发现哪里操纵不灵就反复琢磨,加以修改。两个多月以后,我就能比较顺利地开这台吊车了。
“旧过程完结了,新过程发生了。新过程又包含着新矛盾”。在我学会开吊车以后不久,火车运来两台电机转子,每台重十九吨,它的精密度很高,有的地方碰坏一点就要报废。我们的吊车使用两节把杆,可以吊十六吨重的货物,加上安全系数(二至三吨)才勉强能吊十九吨。可是,电机转子在车皮上边,两节把杆不够高,非用三节不可,而用三节把杆,按设计能力规定却只能吊九吨。怎么办?我们先对吊车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要做到多吊和安全的统一,首先就必须加强车身的稳固性,使吊车车身的重量和货物的重量相适应。于是,我们就找来一些铁块压在车身上。其次,还必须想办法使三节把杆具有两节把杆那样的支撑力。为此,我们把吊车把杆起到接近九十度时,后面加上了两条钢丝背绳,使把杆更加稳固,这样三节把杆的负荷量就大大增加了。在吊卸时,为了安全保险,我们在把十九吨重的电机转子吊起一厘米时先停顿了几分钟,认真检查了吊车各部位的反应,确信有把握了,才继续起吊,终于安全地把每台重十九吨的电机转子卸下来了,在解决小吊车吊卸大设备的矛盾上夺取了初步的胜利。
接着,我们又接受了吊卸蓄冷器的任务。蓄冷器重三十六吨,体积又大,比吊电机转子更困难,如果用机械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回我们只好认输了。但是,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又一次给我们指出了方向。毛主席说:“打仗只能一仗一仗地打,敌人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地消灭。……这叫做各个解决,军事书上叫做各个击破。”我们想:这个蓄冷器是挺沉,但它不是囫囵个的,而是由一个一个零件装在一起的;在装卸中是不是也可以把它化整为零,使整体的“重”,转化为局部的“轻”呢?
于是,我们先把吊车进一步加上配重,增加了稳固性;然后用“各个击破”的办法,先吊起蓄冷器的一头,接着把枕木垫到蓄冷器底下,再吊起另一头,再垫进去几根枕木,这样就把蓄冷器整个托起来,超过了车皮;接着再这样一头一头地把它挪到紧挨车皮搭起的枕木上;然后,再用这个办法,顺着搭好的有一定坡度的板道稳稳当当地把它卸下去。这个办法就象一个人搬重箱子,一下子端不起来,一头一头挪,就可以搬走。
两次吊卸大设备的成功,使我进一步体会到:只要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使有限的物质条件得到充分的利用。
有一次,我们需要吊卸一个四十三吨重的再生塔,这个再生塔是个大圆家伙,确实不好吊。有人说:“这一次九吨吊车可没办法了!还是到外地请大吊车吧!”这一次,又是毛主席的教导打开了我们的心窍。毛主席在《矛盾论》里反复强调要注意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并且引用列宁的话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于是,我们对再生塔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这个塔和过去吊卸的货物相同的是都超过了吊车负荷量,不同的是再生塔是长圆形的。这么一分析,我们就有办法了:虽然再生塔比起电机转子来说要大好几倍,但它是长圆形的,容易滚动,我们不是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殊性,靠“滚动”来化“重”为“轻”吗?
我们先用枕木挨着车皮搭好一条坡道,上端和装再生塔的车皮一般高,然后用钢丝绳把再生塔缠上两圈,将绳的一头固定在塔上,吊车吊绳的另一头,当吊车挂钩向上升起时,拉钢丝绳向上,大塔就开始向下滚动了。但这玩艺一滚下来冲力很大,为了避免一下子滚下去碰坏了,我们又在再生塔背后,拉了一根背绳,用绞盘和拖拉机控制滚动速度,使大塔按着我们的计划顺利地吊卸了下来。
两年来,我们班吊卸了大大小小的设备几百件,从未出过事故。这全靠毛主席哲学思想指挥我们战斗。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武装了头脑,我们就能克服重重困难使小吊车为革命发挥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