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炊事班的传家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8
第3版()
专栏:

炊事班的传家宝
解放军某部炊事班有一个修理箱。箱子分两格:一边装的是锤、钳、锥、剪等修理工具;另一边是铁钉、铁片等零碎小件。同志们赞扬炊事班“手提修理箱,艰苦奋斗永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光荣传统大发扬。”
这个修理箱是炊事班老班长沈瑞铭同志在一九六五年制成的。当时,连队常年在高山峻岭施工,老班长和同志们一起用废钢筋、钎头制成了锤、锥等工具,用平时积攒下来的猪鬃、绳头到废品公司换回旧钳子和剪子。八年来,连队多次移防,炊事班把这个修理箱一直带在身边,利用休息时间修补炊具,成为一件传家宝。
后来,七连来到某城镇驻防。一天,炊事班长李玉忠打开箱子,见铁锤上长了锈,不由心里一震。他找大家了解,有的同志说:“过去咱们施工住在偏僻山村,需要自己动手修修补补,如今在城镇,出门就是商店、修理门市部,用不着再鼓捣那玩意了。”战士们的话引起了李班长的深思。
一天晚上,李班长给大家讲老班长沈瑞铭同志艰苦奋斗的一个故事。那是一九六九年,连队驻在一个煤矿附近执行施工任务。一天,修理行军锅需要十几只铆钉,正好修理箱里没有。有个同志说:“几个铆钉花不了几分钱,到供销社买吧。”老班长摇了摇头。这个战士见老班长不同意,又说:“前面就是煤矿的修理厂,拿去让工人同志们给修理一下吧。”老班长仍然不同意。后来,他从工地的废料堆里拣回几根废钢筋,在炉膛里烧红,自己动手打了几十只铆钉,修好了行军锅。事后,老班长教育大家说:“自己动手,是关系到发扬我军光荣传统的大事。”
打这以后,炊事班的修理箱又忙起来了。大家用它修理炊具。星期天,提上它,挨门挨户到班里给同志们修理脸盆,还给驻地群众修理日用品。他们走到哪里,把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教导宣传到哪里。一年来,炊事班用这小小的修理箱修补各种用具一百六十多件,自制五十多件,为国家节约了二千多元,受到了同志们的赞扬。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