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抓领导班子建设 抓批修整风落实政策 总结推广正定县先进经验 石家庄地区广泛开展学大寨赶昔阳运动 集中力量一个县一个县地解决问题,收到较好效果,十七个县、市粮食大幅度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9
第1版()
专栏:

抓领导班子建设 抓批修整风落实政策 总结推广正定县先进经验
石家庄地区广泛开展学大寨赶昔阳运动
集中力量一个县一个县地解决问题,收到较好效果,十七个县、市粮食大幅度增产
据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二年十月十八日电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勃发展,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区涌现了大批大寨式的社队,出现了正定、栾城、藁城等学大寨赶昔阳有了显著成绩的县,另外还有晋县、无极、赵县、束鹿、高邑、平山等县,在粮食亩产跨过《纲要》之后继续前进,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
石家庄地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是抓住正定县粮食亩产过“长江”这一先进典型,在全区推广起来的。
正定县的土地、水利条件都比较好。但是在一九六五年粮棉产量跨过“黄河”以后,这个县的农业生产就一直徘徊不前。一九七○年夏天,县领导班子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通过深入的调查,发现正定粮棉产量所以徘徊不前,主要是受刘少奇一类骗子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干部政策和农村经济政策不能落实。同时,县、社、队各级干部中,有些人存在着保守思想,认为产量不低了,贡献不少了,只要不掉下来就行了。后来经过放手发动群众,进行开门整风,县委主要领导成员带头反骄破满;接着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狠抓各项政策的落实,调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全县一九七一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二十五斤,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实现粮食跨“长江”的县份之一。中共石家庄地委总结了正定县的经验:农业学大寨基础在社队,关键在县委,根本问题在路线。县委领导成员精神状态如何,能不能正确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农业能否很快发展上去的关键。
中共石家庄地委明确地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县一级党委领导班子的建设上,重点培养县一级的学大寨赶昔阳的典型。他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从组织上和思想上加强县委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加强对各个县委看书学习的领导,有效地促进了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二)抓路线教育,认真落实政策。各县深入开展批修整风,在干部和群众中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排除“左”的和右的干扰,进一步落实了党的各项政策。
(三)抓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地委认真总结推广了正定县的经验,特别抓了和正定条件大体相当的栾城、藁城,帮助他们学正定、赶正定。
在正定、栾城、藁城三县的带动下,石家庄地区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出现了全面发展的好形势。今年夏季,虽然遇到严重干旱,全地区十八个县(市),有十七个县(市)粮食大幅度增产。
农业学大寨运动开展起来以后,有些县前进速度很快,也有一些县前进的步子较慢。怎样在抓好先进单位的同时,促后进单位向先进单位看齐,中共石家庄地委采取了集中力量,一个县一个县地解决问题的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藁城县原来是河北省粮食产量最早过《纲要》的一个县,各方面条件都和正定县差不多,但是这几年落在正定的后面。去年秋后,由地委书记带队,组织工作组同县委一起,深入到这个县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县工作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党的政策不落实,尤其是干部政策不落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地委的帮助下,他们从抓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入手,深入地做思想教育工作,从而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全县人民在干部带领下,意气风发地投入了学大寨赶昔阳的群众运动。今年夏季,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四百八十四斤,一季超过了《纲要》。
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共石家庄地委采用这种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先后到了十一个县,同县委领导成员一起“会诊”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使各项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更有成效。地委领导作风的改变,带动了各个县委。现在,全地区多数县委也采取这种方法,切实加强了对社队的领导,获得了成效。在出现更多的先进社队的同时,使一批“老大难”社队迅速赶了上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