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浅”与“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19
第4版()
专栏:

“浅”与“清”
江名
“五四”时代,在反封建的战斗中,鲁迅曾和刘半农并肩协力过。后来,在长期复杂的阶级斗争中,一个随着历史继续前进,终于还是战士,一个却落荒而去。到后来,他们再相见时,“几乎已经无话可谈了”。
刘半农死后,鲁迅写了一篇纪念文章,他事先声明,很可能没有什么好话可说。其实,那倒是些中肯之言,褒贬得宜。比如谈到《新青年》时代,鲁迅不喜欢胡适,“却亲近半农”。胡适骂刘半农浅,鲁迅却以为:“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彻见底,纵有多少沈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因为“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在这里,鲁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革命战士,“浅”不要紧,但要“清”,也就是要表里如一,老老实实,还事物以本来的面目。如果“浅”,即使有些沈渣、腐草也不怕,因为清可见底,使人一目了然,无所疑误。当然,如果是深而又清,那自然很好;如果是“深”而浊,用烂泥掩饰着腐草和沈渣,或者竟是泥潭深渊,让人真假难辨,莫测高深,那倒是有点可怕了。
在我们革命队伍里,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参加革命的时间有长短,斗争的经验有多少,或者身上还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吧,但是只要真心革命,忠心向党,这种种差别和缺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水平低,可变高,浅也可变深,重要的是不要耍两面派的一套。一个共产主义者的襟怀是坦白的。他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以隐瞒自己的观点为可耻;他又以革命事业为重,从不掩盖自己的缺点,敢于解剖自己的思想。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这对每一个革命者来说,更是要时刻铭记在心,并终生为之身体力行的。
鲁迅在长期的阶级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他对敌人,疾恶如仇;他警告我们要提防那些伪装的“战友”的来袭。鲁迅经常解剖别人,然而却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他在评人论事时,谈到深和浅、清和浊的问题,意在让人表里一致,不以“深”藏浊,以假乱真,而要实事求是,朴实诚恳。更有深意者,是让人们在复杂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善于分清敌友,识别真伪。刘少奇一类骗子便惯于采取伪装的手法。他们内里是“泥潭深渊”,本来是见不得人的,但是他们却高喊什么“理论权威”呀,“天才”呀,如何“忠诚”呀,等等。革命者,正是要警惕这些伪君子的欺人之谈。
当年刘半农毫无自知之明。他怕听胡适说“浅”,便出洋镀金,换来一个“博士”头衔,渐据要津,自以为“深”了。然而,他到底是沉没下去了。
世上有过刘半农,人们的印象早已淡漠,而鲁迅论及刘半农的一些话,我们如今读到仍有不少启示。鲁迅的话发人深省,鲁迅的心是和人民的心相通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