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划清政策界限 搞好劳动计酬——山西省曲沃县杨谈大队的一次座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0
第2版()
专栏:

划清政策界限 搞好劳动计酬
——山西省曲沃县杨谈大队的一次座谈会
王德合(大队党总支书记):最近,咱们大队在落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政策中,各队在劳动计酬问题上,认识不一致,做法也不同。有的队实行部分农活底分活评,部分农活按定额记工,都是依据社员的劳动质量和数量计酬。有人认为,计酬依据还应加上思想表现,这样才能在劳动计酬上体现无产阶级政治挂帅。究竟怎样做好?大家来讨论讨论。
巩克勤(第八生产队政治指导员):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社员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就应该以劳动的质量和数量作为计酬的依据。有的社员觉悟不高,要耐心帮助,加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做得越深入细致,“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越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右的或“左”的做法,都是同党的政策相违背的。
王德海(第二生产队政治指导员):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们一定要相信这样一点,即劳动人民中的缺点或者错误,是能够经过适当的政治工作使他们加以克服或者改正的。”俺们队里有一个社员,原来是有名的“捣蛋鬼”,有的人认为,象这样的人教育也不顶事。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依靠广大贫下中农,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由“捣蛋鬼”变成了经常受表扬的好社员。看来,只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后进是能够转变为先进的。
盛宝玉(第十生产队政治指导员):我在工作中也有这样的体会。用多记或少记工分的办法解决思想问题,看起来好象是重视了思想觉悟,实际上是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
李福喜(第九生产队记工员):我们队实行按劳动质量和数量记工后,有的社员劳动工效高,质量好,比别人多记了工分,这和“工分挂帅”有什么不同?
王德明(第十三生产队政治指导员):前些时候,我们队的社员上山割草,有的早出晚归,超过定额,按规定多记了工;有的没有达到定额,少记了工。我们认为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符合党的政策,不能叫“工分挂帅”。
马春苗(第七生产队妇女队长)、王义元(贫下中农代表):多劳多得和“工分挂帅”有本质的不同。“工分挂帅”是从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出发,诱使社员不择手段地去捞取个人眼前的物质利益,以便把社员引上邪路,这是修正主义的黑货。多劳多得,是在坚持思想教育的条件下,鼓励人们为社会主义积极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数量和质量有差别,付给的报酬也有差别,这正是落实党的按劳分配政策,调动和保护社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能当作“工分挂帅”去批判。
王德合:有的人认为,搞好劳动计酬,有了制度就行了。这种想法对不对?
李善华(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毛主席教导说:“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必要的管理制度是需要的,但不是万能的。搞好劳动计酬,首先要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如果单纯依靠制度,把队干部的职责只看成是派派活,记记工,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迷失方向,走到邪路上去。
巩甲锁(第八生产队作业组长):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搞好劳动计酬,必须认真进行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教育,不断提高社员的觉悟。
王德海:抓管理,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靠少数干部,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搞得好。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结合生产活动,经常进行群众性的思想评议。这样做,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有利于发动群众参加管理,及时改进某些不合理的制度。农活质量不是单靠少数干部去验收,而是靠广大群众来把关。评议主要是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计酬还是按劳动的质量和数量。
杨发家(大队干部):我多年来的体会,抓管理必须以路线斗争为纲。每项制度的制订和执行,都有一个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在劳动计酬上,是坚持政治挂帅,还是搞“工分挂帅”;是坚持按劳分配,还是搞平均主义;是依靠群众,还是“卡”群众;是简便易行,还是搞烦琐哲学,这里都有两条路线的斗争。因此,在制订和执行管理制度的时候,应以路线斗争为纲,坚持正确的,批判错误的,不断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才能把工作做好。今春,咱们在改进劳动计酬办法的时候,以路线斗争为纲,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既克服了平均主义,又避免了过去烦琐而又束缚群众积极性的东西,简便易行,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