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洪湖秋色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0
第4版()
专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洪湖秋色好
仲秋时节,我们来到洪湖旁边,只见渔民扬帆捕鱼,姑娘们喜摘秋莲,机帆船来往运输。晚上鱼市灯火辉煌,收购鲜鱼,一片繁忙景象。
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湖北省洪湖县,土地肥沃,河湖港汊遍布。全县总面积三百五十六万亩,其中河湖港汊水面一百一十三万亩。
洪湖,是全县三十二个湖泊中最大的一个,周围有渔民三千三百户,渔船二千五百只。洪湖中鱼产丰富,有鲭鱼、鲤鱼、鲫鱼等六十多种鱼类。广大渔民为革命捕鱼,不断提高捕鱼技术,产量日益提高。洪湖东北岸的闸口公社,渔民们掌握鱼好穿草的特点,在洪湖水面上投放树杈,移植蒿草,为鱼栖息做了十三个“宿舍”。一旦鱼群集结,马上用帘子四面包围捕获。这个公社东湖大队摸索鱼的回游规律,在清水和浑水交界处,一次竟围捕鲜鱼五万斤。有的生产队用帘子、尼龙网在水中摆下五花八门的阵势,鱼群进入阵中,就很难逃出去。
我们来到养殖场,只见渔村姑娘们驾着渔船,在水面上投放大量的草料、醣化饲料,鱼群便游来进食。过去,洪湖渔民只靠天然捕捞,没有养殖鱼类的习惯。近年来,洪湖渔民们积极围造人工湖泊、塘堰,加高围堤,加强管理,养鱼八万六千亩。洪湖北岸的红旗养殖场,渔民们筑了二十里长的大堤,围了土地湖,养殖水面达一万二千亩。去年冬天,他们培育鲭鱼,就地孵化,就地育种,就地放养。这种自繁自养的鱼种,品种纯,体质壮,长势整齐。他们边放养,边管理,边捕捞,入秋以来,已捕两斤以上的鲜鱼十三万斤。
河湖港汊,是开展狩猎的好地方。洪湖县四个狩猎大队,七百五十杆铳,在四个作业区,进行季节性和常年性狩猎。猎获物有白鹤、野鸡、水獭、黄狼、兔子等飞禽走兽达一百四十三种。除食肉外,他们向国家交售了大量的皮张、羽毛。这些羽毛,可编织成美丽的毛扇。从八月起,野鸭这种候鸟,从北方成群结队向南飞行,到洪湖地区寻食寄居。以狩猎著名的杨咀公社一大队,有二百三十杆大铳,野鸭飞来,他们便投入紧张的狩猎战斗。他们用柴草设立十五个野鸭栖居的营房。五个战斗小分队,分别将绳索连舟,铳排扇形,用覆盖物掩护人和船,迷惑野鸭。在相距五十米左右的地方,人们虚惊野鸭,开铳射击。今年,杨咀一大队猎鸭二十二万斤,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晌午时刻,姑娘们头顶秋阳,穿着胶质的工作服,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培育珍珠蚌。洪湖西南岸的螺山植莲场,管理莲湖八千亩,养珍珠蚌二千三百个。人们用尼龙网装着珍珠蚌,吊在水中放养着。去年四月放养的珍珠蚌,现在平均每蚌长珍珠二十多颗。洪湖四周各渔场,学习螺山植莲场的经验,放养珍珠蚌一万四千个。
为了面向渔村,服务生产,洪湖县抓紧水产事业的基本建设,认真作好生产、运输、加工、供应工作。在县城北部,建有冷冻厂、腌鱼厂、渔具厂、气象站等。县渔具厂,每年生产上千条尼龙、胶丝大网,价格便宜,携带轻便,经久耐用,深受渔民的欢迎。俗话说:神仙难腌七月鱼。以往,夏天、初秋,气温高,鲜鱼易臭,不宜腌鱼。渔民们这时也油船补网,不去捕鱼了。现在,这里已建立了能够冷藏三千万斤鲜鱼的冷冻厂,改变了原来的情况。今年夏天以来,这里冷冻鲜鱼、甲鱼、田螺肉七十万斤,远销各地,确保了鲜度。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渔民们的生活不断提高。闸口公社,新房林立,岸柳成行,家家户户,丰衣足食。解放前,这里的渔民们无房、无地,世世代代生活在又破又小的渔船上,上洞庭,下鄱阳,东飘西荡。他们受湖主和渔霸的剥削压迫,生活如同鱼胆汁,眼泪就象网出水。解放后,有十四个新渔村座落在洪湖之滨,渔民们的生活完全变样了。
全县三个渔业公社,八十四个渔场,今年前八个月向国家交售鲜鱼、野鸭、莲子、鲜蛋、猪等价值九百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四。
洪湖的人民,唱出了新的渔歌:
天上雁,水中鸭,
满湖鱼儿如穿花,
莲藕珍珠采不尽,
社会主义人人夸。
洪湖县革委会报道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