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抓好配套农机具的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1
第2版()
专栏:短评

抓好配套农机具的生产
河北省遵化县的经验表明,切实抓好配套农机具的生产,扩大农业机械的作业项目,这是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加快农业机械化的速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已经发展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发动机,传动机构,和工具机或工作机——构成。”而发动机与传动机构
“专门是为了要把运动传到工作机去,以便捉住劳动对象,使它发生适合目的的变化的”。工业上用的机器是这样,农业上用的机器也是这样。我们现在通常讲的配套农机具,绝大部分实际上就是工作机。如果只有拖拉机,而没有同它配套的犁、耙、播种机、拖车、推土铲等等,那么,拖拉机再多也发挥不了作用。
最近几年来,拖拉机、柴油机等成倍增长,而配套农机具的生产则与之不相适应。有些同志受了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重主机、轻配套,认为“搞主机有名有利,搞配套没有出息”。有的同志看不到发动机、传动机构与工作机三者缺一不可,错误地认为“主机到手,配套不愁”。结果,有的地方一部分拖拉机“有头无尾”,对农田作业不能发挥什么作用;有一部分拖拉机“有头少尾”,缺少一些必要的机引农具,只能搞很少的农田作业项目,处于“半年闲”的状态,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种现象必须迅速改变。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甚大,种植方法也很不相同。配套农机具是工作机,是直接同土壤、农作物打交道的。所以,配套农机具的设计与制造,必须因地制宜。因此,应充分发挥地方工业的积极性,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设计、试制和制造。遵化县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地设计制造各种配套农机具,使拖拉机的农田作业项目从耕、耙、压的“老三样”发展到十八项,由“半年闲”变成“全年忙”,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农业机械的作用。这个例子充分说明,即使象县、社办的规模很小的工业,只要能够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生产配套农机具,也是大有可为的。
抓好配套农机具的生产是当务之急,是关系到充分发挥现有农机作用,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加强工业支援农业,巩固工农联盟的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搞好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批判和纠正
“重主机、轻配套”的错误倾向,从研究试制、计划安排、生产组织、材料供应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就一定能把配套农机具的生产大大推进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