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他们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中共福建长泰县委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2
第2版()
专栏:

他们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
——中共福建长泰县委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的事迹
在福建省长泰县,提起落实政策的事,干部、群众都称赞县委领导成员路线觉悟高,政策掌握得稳、落实得好。
中共长泰县委成立以来,由于比较注意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各项工作稳步前进,粮食生产连年上升,林、牧、副各业发展也比较快。一九七○年,粮食亩产由一九六九年的九百零四斤提高到九百六十斤;去年,又超过了千斤。一九七一年,生猪头数比一九六九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八,实现了一人一猪;耕牛达到平均每户零点九头。甘蔗、水果面积一年比一年扩大,产量一年比一年增长。
这丰硕的成果,是从斗争中得来的。
坚持原则 不赶浪头
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征途上处处有路线斗争。长泰县委在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中,经常受到“左”右干扰,经常发生正确与错误的斗争。在斗争面前,采取什么态度?是坚持党性原则,还是随大流?是坚持斗争、排除干扰,还是不闻不问?这些,长泰县委用工作的实践,作出了正确的回答。
一九七○年夏天,有的地方随意把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改为以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当时,长泰县有些干部一下看不清方向,认为“长泰县革命、生产形势好,群众干劲大,条件成熟了”,也主张改变核算单位。
县委觉得这个问题事关重大,立即召开会议,分析本县的情况,学习党的政策。大家认识到:党的政策明确规定,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长期不变。从长泰县的情况来看,现阶段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确实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轻易变动。
可是,有些干部思想不通,认为县委这样做是“保守”、“落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听了这些议论,个别县委领导成员开始犹豫起来。针对新出现的思想问题,县委举办了路线、政策学习班,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做才对?”
一个同志发言说:“有的干部要改变核算单位,就让他们去搞算了,省得我们戴‘保守’、‘落后’的帽子。”
县委副书记黄金田当即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他说:“落实党的政策,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随时把握大方向,绝不能赶浪头。要处处为人民利益着想,不能计较个人得失。有些干部对党的政策暂时还不理解,我们要做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
大家同意黄金田的意见,认为应该自觉地站在党的原则的立场上,排除干扰。
通过说服教育,讲清道理,那些思想不通的干部转过弯来了。他们说:不是县委“保守”、“落后”,而是我们学习党的政策不够。县委坚持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把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热情,引导到了正确的轨道。
勇于承担责任 做到有错就改
长泰县委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对政策往往是由不理解到逐渐理解,由不自觉执行到比较自觉地执行。他们在执行政策中,也曾出现过偏差,吃过苦头。但他们对待自己的错误,不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勇于自我批评,承担责任,做到有错就改。
前年春上,城关公社珠浦大队的干部担心社员栽培自留果树会影响集体生产,便向县委常委柯祈瑞作了汇报,建议把社员房前屋后的自留果树收归集体所有。柯祈瑞听了以后,觉得这样可以使社员集中精力搞集体生产,就同意了这个建议。
后来,县委研究了这个问题,觉得这样做违背了党的政策,便举办政策学习班,组织县委领导成员学习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大家进一步增强了政策观念,认识到,社员在房前屋后栽培自留果树,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指导下的家庭副业,是正当的、允许的,它既可以增加社会财富,又能增加社员经济收入;对社员加强社会主义教育,提高他们为革命种田的觉悟,也不会影响集体生产;社员房前屋后的自留果树,不应收归集体,而应扶助其发展。通过学习,柯祈瑞认识到,过去自己对政策学习不够,掌握不好,结果出了偏差。他准备到干部、群众中去进行自我批评,但又觉得自己是县委常委,到群众中去检查错误,有损于自己的威信,以后不好工作。
就在这时,柯祈瑞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我们的事情就办得好一些。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他责问自己:一个共产党员,是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党的政策,还是要个人的“面子”、“威信”?一事当前,是首先想到人民的利益,还是考虑个人得失?他认识到,有了错误不应该躲躲闪闪,而应该吸取教训,迅速纠正,这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态度。第二天,县委作出了将自留果树退还社员的决定。柯祈瑞带着县委的决定,深入各社队主动承认错误,讲明政策,使社员自留果树的所有权得到了落实,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去年秋天,由于全县大力栽种果树,果树苗供不应求,社员就主动地把嫁接好的果树苗送到队上,比到外地购买既便宜,又方便,保证了果树种植计划的完成。
抓深抓细 一抓到底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在长泰县得到了较好的落实,贫下中农心情舒畅,生产劲头越来越足。
在这大好形势下,有的同志产生了自满松劲情绪:“政策落实了,群众满意了,可以歇口气了吧?”
县委书记曲友三看到这种情况,思想上敲起了警钟。在他的建议下,县委进行了整风。会上,曲友三给大家讲了他在发展甘蔗生产中的一段经历。
一九七○年,有些社队的干部认为:“抓粮食保险,抓多种经营危险”,只注意抓粮食生产,忽视了发展甘蔗。县委发现后,大张旗鼓地宣传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帮助大家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正确处理农副关系,甘蔗生产有了发展。当时,不少同志以为,经过这样大抓了一下,以后可能不会再出大问题了。没有想到,第二年,有的大队在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下,把发展甘蔗生产当成赚钱的“好门路”,只顾埋头抓甘蔗生产,放松了对粮食作物的管理。当时,有些同志不理解:为什么以前认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出现偏差呢?这次,大家认真分析了这一过程的经验教训,从中找到了答案: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也必须抓深、抓细,一抓到底。绝不会一劳永逸,也不能抓抓停停。
曲友三提醒大家: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更要谦虚谨慎,看到自己的缺点。整风后,县委领导成员把成绩作为前进的动力,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今年春天,一个干部向县委反映:霞美大队把资金用于非生产性建设,影响了分配兑现。县委认为,分配如果不能兑现,就会挫伤群众劳动生产的积极性,必须迅速加以解决。
县委副书记黄金田来到了霞美大队,给干部讲革命前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发动群众批判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资产阶级少爷作风,使干部受到了教育。不久,大队和生产队都建立和健全了财会制度,不随便借支,不乱花一分钱,自力更生、勤俭办队蔚然成风。他们把原来计划盖办公楼的经费,盖起了仓库,购买了化肥;为了降低农业成本,他们锄草积肥,发展养猪,既节约了非生产性开支,又发展了生产。今年上半年,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大队一季就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粮食交售任务。这样,集体扩大了积累,社员分配兑现,普遍增加了收入。
县委从霞美大队的变化,认识到党的政策是发展生产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发现在落实政策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不是可以“歇口气”,而是需要认真抓。他们趁热打铁,对全县分配政策进行了一次检查,扎扎实实地推广了霞美大队的经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看到取得的成绩,县委并没有自满停步。此后,他们每当落实一项政策,工作前进一步,就总结一次经验,找一次差距,使落实政策的工作越做越好。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附图片)
福建省漳浦县朝阳渡槽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