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载歌载舞 声情并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2
第4版()
专栏:

载歌载舞 声情并茂
鲁经文
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彩色影片,在处理歌唱与舞蹈的关系时,从展现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革命气质出发,根据原舞台剧中以歌为主、以舞为副、歌舞结合、互相补充的原则,注意到画面的完整,镜头的连贯,电影节奏与唱腔、舞蹈节奏的统一,从而使舞紧紧地和歌相结合,很好地为塑造严伟才这个光辉的英雄形象服务。
影片在处理先歌后舞时,首先明确了舞蹈是建立在歌唱基础上的,是歌唱的补充和发展,所以,影片重点突出歌唱的内容,常常用镜头的推、拉、摇、移来保持歌唱的完整性、连贯性,增加歌唱的感染力,造成“先声夺人”的气势。如《战斗友谊》一场,影片精心地在一个半身镜头里表现了严伟才和崔大娘那段简洁明快的对唱。先是严伟才和崔大娘亲切拥抱的画面,然后利用镜头的左、右摇移,分别使严伟才、崔大娘居于画面的中心,倾诉久别重逢的喜悦,从而更细腻、深刻地展现出中朝人民“情逾骨肉”的阶级情谊。之后,用全景拍摄了中朝人民翩翩起舞,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和互相掩护,怒视敌机的舞蹈造型,形象地证明了“中朝友谊的花朵是鲜血来浇灌”,表现出中朝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动人情景。
影片在处理歌舞交替进行时,在镜头的分切上,注意到唱贯穿始终,使唱与舞在情绪、气势上一气呵成,声辍气连。如六场《插入敌后》尖刀班的出场。开始先以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的空镜头来渲染气氛。随着一声霹雳,从远处传来严伟才的歌声“乔改扮捣贼巢插入敌人心脏”,声震夜空,使人感到尖刀班正驾狂风、挟雷电而来。歌声未落,影片用全景展示了尖刀班战士出场的行军舞、侦察舞、枪舞,丰富、鲜明的舞蹈语汇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山路崎岖、雨夜泥泞、飞速前进的英雄气概。严伟才的歌与战士们的舞蹈相互呼应,浑然一体。之后,用全景拍摄了严伟才英姿勃勃地大跳出场,随着他一甩斗篷跳成近景,紧接着是严伟才和战士们集体亮相的全景。这瞬息的静止,静中有动,画面上的英雄形象,宛如一支离弦之箭,即将射入敌人心脏。在音乐过门声中又推成严伟才的近景,表现他激昂地歌唱:“同志们精神抖擞,那怕这雨暴风狂!”在这组镜头里,尽管是歌舞交替进行的,但严伟才前后的歌声,概括了战士舞蹈的内容,起着统帅全局、画龙点睛的作用,显示出尖刀班雨夜奔袭,直插敌后的大无畏精神。
英雄边歌边舞时,影片注意到既要用最好的画面来表现传达英雄人物革命激情的舞蹈动作,又要做到用舞蹈来烘托歌声所表达的心情。《侦察》一场,当严伟才听到阿妈妮壮烈牺牲的消息后,先用全景拍摄严伟才前后蹉步的舞蹈动作,之后随着他愤然转身推成中景。这时,音乐嘎然而止,在这片刻的寂静中,一方面使人更深地体会到严伟才激烈的舞蹈动作所表现出的对阿妈妮深情似海,对侵略者仇恨如山的强烈感情;另一方面又造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接着,一声高亢激越的“心痛欲裂似箭穿”的歌唱,就象是火山爆发,春雷轰鸣,镜头也急推成严伟才举手握拳、义愤填膺的近景。这里,镜头运动的节奏和唱腔、舞蹈节奏相统一,以舞托歌,以歌带舞,表达了严伟才内心由悲转愤,决心要为阿妈妮报仇的钢铁意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