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小王入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3
第2版()
专栏:

小王入团
知识青年小王入团了。说起公社团委批准她入团的事,还有一段故事哩。
一九六九年,小王从抚顺市来到黑山县常兴公社张岗子大队插队落户。下乡以来,她坚持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的书,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努力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政治觉悟和思想感情发生了显著变化。她能够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好评,还被大家推选为生产队妇女队长。
大队团支部根据小王平时的政治表现,觉得她具备了团员条件,决定吸收她入团。材料上报到公社,团委在研究小王的入团问题时,虽然也认为她表现不错,但就是不能批准。理由是,小王“根歪苗不正”,贫下中农子女有的是,入团轮不到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的头上。第一次报告,就这样吹了。
对此,小王并不灰心,而是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夏锄大忙中,她不怕苦不怕累,带领妇女战斗在第一线。大队团支部看到小王进步很快,在发展新团员时,又把她报了上去。这一次,公社团委开始注意党对出身不好的子女的政策了,不少同志认为小王的入团问题可以考虑。但由于有些同志怕别人说自己“阶级路线不清”,就以“批准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入团要特别慎重”为理由,又把报告压下了。
第三次报告送上去,公社团委在批准新团员时,其他发展对象都通过了,在小王身上又“卡了壳”。因为意见不一致,会议暂时停下来了。此时,团委副书记朱连生联想前两次研究小王入团的经过,心里很不平静。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为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这个伟大的事业服务。”学习了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朱连生逐渐认识到:党对出身不好的子女的政策,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这一光辉思想,必须认真贯彻执行;过去那种怕别人说自己“阶级路线不清”的想法,是头脑里有私心杂念的表现。弄通了这些道理以后,他打算去找持不同意见的同志谈一谈。可是,还没等他出门,那几个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却先找他来了。原来,这几个同志也和朱连生一样,会后各自对照毛主席的教导,重新考虑了自己的意见,觉得三次不批准小王这样的青年入团,不符合党对出身不好的子女的政策,特来找他改变原来的看法。
团委会议在继续进行。朱连生为了进一步提高委员们的政策观念,带领大家又一次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学习了党的要注意成份,但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统一了思想,一致同意批准小王加入共青团。
小王入团以后,从心里感激团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和关怀,决心更好地认真看书学习,努力改造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进一步把工作搞好,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为党为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