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实事求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3
第2版()
专栏:

实事求是
一天,江苏建湖县高作公社到了一批化肥,按各大队迟熟中稻面积进行分配。公社统计面积时,长北大队一个干部多报了一百八十三亩,这件事很快被大队党支部书记孙亚堂知道了。他觉得多报了面积,是说假话。可转念又想:迟熟中稻正缺肥,亩数多报些,能多分些化肥。再说数字既然报上去了,就算了吧。但是这件事一直使孙亚堂不安,他越想越觉得那种做法不对头。于是连夜打电话向公社作了改正。
迟熟中稻的肥料不足怎么办?孙亚堂召开了支委会。大家提出:“肥料不足自己造,不向国家伸手要。”于是党支部带领群众掀起了一场积肥造肥的高潮。
孙亚堂是个年轻干部,去年冬天担任长北大队党支部书记。这个大队比较落后,粮食亩产只有七百六十斤。今年春上,大队订生产计划时,孙亚堂恨不得一下子把大队面貌变个样,他提出:眼下到处都是跃进形势,我们今年亩产要达到一千四百斤。可是,不少人扳着手指算账,说:“根据我们大队现有条件,争取亩产一千斤是有把握的。”有个贫下中农代表说:“小孙啊!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订指标也要看实际情况,摸摸底子啊!我看一千斤能办到,一千四恐怕是唱高调。”
贫下中农的话,小孙听在耳里,想在心里:我提出的指标,为的是早些改变后进面貌,为什么说是唱高调?他打开《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毛主席关于“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的教导,照得小孙心里亮堂堂。他认识到,指标只有靠群众订,才能积极可靠,留有余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否则,吹牛皮,说大话,就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第二次讨论产量指标时,小孙和大家一起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本大队的实际情况,订出了切实可行的产量指标。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