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掌握规律 准确射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3
第2版()
专栏:

掌握规律 准确射击
沈阳部队某部教导队教员 李僧美 史金营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引用列宁的话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过去我们认为,我们是做具体工作的,平时经常和具体问题打交道,哪能不做具体分析,不了解具体情况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只要我们思想带上了任何主观随意性,身在庐山,也会“不识庐山真面目”。
在组织步枪第二练习时,我们根据自己的体会,感到第二练习的主要矛盾是无依托,枪晃动大,只要增强臂力,矛盾就解决了。于是,我们号召大家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练“铁胳膊”活动。但是,经过一段练习,见效并不大。什么原因呢?我们从检查张连长和王排长的瞄准击发的全过程中受到了启发。小王臂力强,是全队举枪比较稳的,照说,应该打的好。可是,由于他苛求瞄准目标中央,没有注意掌握枪晃动的规律,待到击发时,只要枪身微动一下,那怕移动半毫米,在二百米的距离上,就会脱靶,而无依托悬空举枪,不可能一点也不动,所以命中率不高。张连长掌握了枪晃动的规律,确定了相应的瞄准点,在“动”中待机击发,虽然看上去并不是瞄的目标中央,但是命中率却比较高。通过对比和分析,说明单纯增强臂力,还不能解决问题,应当把功夫下在确定相应的瞄准点上。
练习中,我们进一步引导大家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正确解决了具体动作要领上的几个矛盾:一、动和稳的关系:动是绝对的,稳是相对的,只能要求相对的稳。如果苛求稳固,用力握枪,反而会造成臂部肌肉紧张,枪晃动大。有的学员摸索了“以动制动,动中求稳”的方法,就是构成瞄准基线后,自下而上或自左而右地指向瞄准点,这样就能求得在瞄准点上有一个短的停顿过程,达到相对的稳。二、瞄准区域和瞄准点的关系:在瞄准区域里击发都能命中目标,但是其中有命中率最高的一“点”,大家都根据自己枪晃动的规律,确定了相应的瞄准点。三、果断击发和猛扣扳机的关系:把快和稳统一起来,做到果断而不猛扣,既不失时机,又正直均匀的扣压扳机。
大家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认识矛盾,解决矛盾,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实弹射击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优秀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切实际工作者,要想在工作中得到预想的结果,就要洗刷唯心精神,坚持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使主观思想符合客观规律性,才能完成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