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山西分期分段治理汾河,治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青海东部各族人民因地制宜修建小水库、小水电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0-27
第2版()
专栏: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山西分期分段治理汾河,治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
青海东部各族人民因地制宜修建小水库、小水电站
据新华社太原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电 山西省人民坚持不懈地对汾河进行综合治理,为根治黄河、发展流域内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目前,汾河流域已初步控制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输入黄河的泥沙量比治理前减少了一半以上。流域内,兴建起大中型水库十座,万亩以上的灌区四十二个,小型水库几百座,水地面积由解放前的一百八十多万亩发展到六百三十万亩,一百万亩盐碱地已有一半改造成良田。
汾河发源于宁武县管涔山麓,在万荣县境内注入黄河,全长七百一十六公里,是黄河的主要支流之一,也是山西省最大的一条河流。全流域面积三万九千四百平方公里,地跨四十个县(市),是山西的粮棉主要产区和工业基地。解放前,汾河一直为害人民。上游山区、丘陵地区平时缺水干旱,雨季水土流失严重,有大量泥沙输入黄河;中下游春夏干旱,夏秋雨季一下暴雨,由于上游水量集中涌来,又形成山洪内涝灾害,造成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
解放后,山西省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对汾河展开了综合治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山西省革委会进一步加强了对汾河治理工作的领导。各地全面规划,发动群众,分期分段集中治理,作到治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根据规划,在上游黄土石山区,兴修水平梯田,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大搞水土保持;在支流沟壑区,兴建水库,闸沟打坝,淤滩漫地,节节拦蓄,把洪灾消除在山区,把水蓄在山区,用在山区;在边山丘陵区,采取高水高浇,低水高调,大力发展高灌,引水上山,变旱原为水地;在中下游平川盆地,疏治河道,发展井灌,灌排结合,除涝改碱。
解放前,汾河的干流和支流没有一座水库。解放后沿河人民在干流和支流陆续兴建的一批大、中、小型水库,在防洪、发展灌溉事业和减轻黄河洪水压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地处汾河中上游的太原市,过去经常受洪水威胁,每逢汛期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汛护城。汾河水库建成后,洪水得到控制,汛期太原市安然无恙。同时,汾河水库蓄下的水,不仅保证了太原市重工业生产用水,还支援了农业生产。现在,水库下游利用库水灌溉农田一百六十万亩,新发展稻田十五万亩。
据新华社西宁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电 青海省东部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毛主席关于“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指引下,积极治理黄河,开发利用黄河及其支流的水利资源。现在,这里已经建成蓄水百万方以上的水库十座,灌溉万亩以上耕地的渠道四十条,机电灌溉设施二百六十八处,使水浇地面积由解放初期的七十多万亩扩大到二百五十万亩。
黄河发源于青海高原雅合拉达合泽山东麓,在青海境内流长一千四百多公里,它的干流和主要支流湟水,流域面积达十七万多平方公里,是青海省的重要农牧业区。
黄河和湟水,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可是,在旧社会,青海东部流域内各地却是“守着黄河旱死苗”;而一到雨季,干流、支流又经常泛滥成灾。解放后,这里的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展开了治理黄河,变害为利的斗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治理黄河、利用黄河的积极性。他们在开发利用黄河及其支流水利资源的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地修建小水库、小水电站,开挖引水渠道,兴办机电灌溉工程,同时在荒山上植树造林,在坡地上修梯田,控制水土流失,发展农业生产。现在,光是黄河主要支流湟水两岸,就修起了各种小型水利工程七百多处,两岸平川地区基本实现了水利化。黄河干流流经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各社队积极开渠引水,全县平均每人有了一亩保收水地。大通县汉、藏、土等各族人民,从一九六八年以来,有计划地兴建小水电站,到目前已经办起了二十七处,许多社队有了电力,买了机械,在灌溉、脱粒、饲料粉碎、榨油等方面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