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这个关把得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02
第2版()
专栏:

  这个关把得好
在辽宁海城县王石公社英北大队,人们一看见石啦山腰陡壁上那堵半截石墙,就会赞扬公社党委书记王友权一丝不苟地执行党的政策的精神。
去年王友权来到英北大队蹲点。还没进村,他老远就看见石啦山上插上了红旗,百余名民兵正在劈山凿石砌墙。他来到工地,跟大家一道干了起来。休息的时候,他想了解一下怎样解决各队之间计算劳动报酬的情况。可是,大家却齐声回答:民兵训练,义务劳动,三两天干完,还要啥报酬!这种说法引起了王友权的注意,他想,群众干劲越大,越要注意执行党的政策,爱护群众的积极性;民兵既是兵,又是民,不能借口搞民兵训练,让他们搞无代价的劳动。
经过了解,王友权发现这个大队执行党的政策还是比较认真的。可为什么治理石啦山就不注意政策了呢?原来,这座山坡陡石多,治理它一时得不到收益。由于这座山就在大队附近,有的干部觉得光秃秃的难看,外地来参观的人看了不“体面”,所以,就以民兵训练的形式来治理这座山,为不计报酬找“理由”。
原因找到以后,王友权同志马上组织大队和生产队干部,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的教导,帮助他们澄清了在执行政策中的一些糊涂观念,使大家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无代价抽调各队劳动力,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实质上都是不对的,必须坚决纠正。干部们都自觉地作了检查,狠斗了图形式、讲排场、不注意政策的私心杂念和错误倾向。大队党总支按照实际情况,根据大队建设山区的长远规划,决定把暂时不能得到实效的治理石啦山工程立即下马。民兵们回到各自的生产队后,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各生产队奋战一年,共修梯田四百来亩,全大队粮食亩产跨过了“黄河”。
从此,英北大队的石啦山腰上留下了这半截石墙埂。贫下中农赞扬说:“这个关王友权同志把得好!”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