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北军营大队坚持九年平整土地 做到旱能灌溉,涝能排水,促进农业连年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08
第4版()
专栏:

  北军营大队坚持九年平整土地
做到旱能灌溉,涝能排水,促进农业连年增产
新华社一九七二年十一月六日讯 北京市顺义县牛栏山公社北军营大队,坚持九年平整土地,把原来的跑土、跑水、跑肥的坡岗“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做到了旱能灌溉,涝能排水,使农业连年增产。今年在遭到多年未遇的大旱情况下,粮食平均亩产从去年的五百七十斤增加到六百二十斤,获得了好收成。
北军营大队共有七十九户,三百五十八口人,六百零九亩耕地。这些土地分布在偏坡乱岗大沙包上,到处沟壑纵横,坎坷不平,下大雨水冲苗,遇旱时沙埋禾。由于坡岗地太多,不能灌溉,生产发展很慢,到一九六三年,粮食平均亩产还只有三百二十五斤。
为了解决人、畜吃水和解除十年九旱的局面,北军营大队在一九六三年打了一眼机井。可是,由于到处都是“三步上坡,二步下沟”的坡岗地,有水也浇不上。社员、干部下定决心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他们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在机井的周围平整了五十五亩水平田,变成水浇地。当年平地,当年见效,每亩平均打粮五百多斤。从此,社员们更增加了平整土地的信心和决心。
在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的鼓舞下,北军营大队的干部、社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按照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当年平地,当年受益的原则,同时考虑到水利化、机械化的需要,坚持年年平整坡岗地。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七一年,八年用工一万四千个,动土四万五千方,平地二百四十亩。粮食平均亩产一九六四年上了《纲要》,一九七一年过了“黄河”。大家高兴地说:“坡地整一整,一顷顶三顷,岗地平一平,增产七八成,真是一年平地,辈辈受益。”
到一九七一年,容易平整的土地都平了,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猴骨头”。这时有人认为,继续平地费工多,收益小,不合算,不如多搞副业,多抓钱。有人说:“咱村人少,平地任务太大,还是慢慢来吧,这辈子干不完,下辈子再干。”多数干部、社员决心很大,要求加快平地速度。大队党支部为了统一认识,鼓舞大家的干劲,狠抓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开展革命大批判,克服那些骄傲自满思想和在困难面前怕苦怕累的思想。同时,大队成立了有干部、社员代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规划小组,进行现场勘察测量。他们根据能灌、能排、适宜机械耕种和运输、当年受益等原则,统一规划,详细计算,订出了三年完成平整三百多亩坡岗地的规划。大队党支部书记宋荣、副书记王友、大队长范克田、带头上岗平地,带头下河挖淤泥。全大队抓住去冬今春的时机,采取“人工、畜力、机械、水冲”四结合的办法,展开了大规模平整土地的运动。全大队这一冬春出动了百分之六十的劳力,四辆马车,四十八辆手推车,和公社农机站的三台拖拉机,用了八个月的时间,一举平整了一百六十亩难啃的“猴骨头”坡岗地,动的土方相当于过去八年的二倍半。今年秋收还没有结束,大队又抽调了劳力、马车、机械,及早动手,准备在今冬明春把最后剩下的一百六十亩坡岗地平掉。
北军营大队平整土地为什么这样快,这样好?他们主要是发挥了机械化的威力。在解决机械平地的资金问题上,大队不向国家伸手,自力更生开展多种经营。他们组织少数劳力开展修叉子、搞尼龙绳加工等副业,一年收入五万多元,除开支两万三千多元的机械平地费以外,还购买了一台轮式拖拉机,七件配套农具,又打了一眼机井,建立了一个农具小修点。
平地以后,熟土刮跑了,露出的是生土冷土,不适宜庄稼生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证当年受益不减产,他们同老农反复研究,采取了深耕翻熟、底肥上足、勤灌勤锄,追肥管理等办法。去冬今春平整的土地,播种前深耕了两遍,浇水两遍,每亩上三万斤淤泥,一万斤圈肥做底肥,又在播种后每亩追磷肥一百斤,浇灌四遍,锄了四遍。今年虽然遇到大旱,新平的土地平均亩产在三百斤以上,比平整前增加了一倍。
北军营大队由于解决了以上问题,再加上他们认真执行党的养猪政策和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调动了干部、社员的积极性,使这个大队以平整土地和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越搞越好,为夺取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