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梅林公社是怎样提高农活质量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08
第4版()
专栏:

  梅林公社是怎样提高农活质量的?
浙江省德清县梅林公社在领导农业生产中,落实按劳计酬的政策,注意提高农活质量,按质按量付给社员合理报酬,促使各项生产质量好,工效高,进度快。去年,这个公社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四十五斤;今年,全公社的春粮、早稻、油菜籽和春夏茧,无论单产和总产都超过去年,秋收作物也一派丰收景象。
这个公社开始实行定额管理时,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制定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怎样才能既注意到农活的数量,更保证农活的质量?有些生产队认为,“数量定额,实实在在;质量标准,空空洞洞”,感到农活质量不好抓。公社党委便抓住带有关键性的农活,亲自蹲点试验。党委书记深入到东方红大队第一生产队,发动社员总结历年来管理秧田的经验,讨论今年秧田管理的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并根据科学育秧的规格搞了一块样板。大家看后认为符合标准,便按照样板田干了起来。这样做的结果,质量很好,数量也完成了。公社党委及时召开基层干部现场会,介绍这一经验,使今年早稻秧田的质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年。就这样,全公社逐步制定了四十八种主要农活的劳动定额和报酬标准,对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比如,插秧必须达到匀枝、密植,割稻要细收细打,等等。
有的基层干部认为:计算农活数量好办,但讲究质量标准执行起来就难。公社党委推广了红灯大队改进劳动管理的办法,建立把好质量关的管理制度。目前,全公社已有五十二个生产队,根据季节和农事需要,划分了临时作业小组,实行定额管理等生产责任制,并且发动群众对农活进行检查验收,实行必要的奖惩制度。这些合理的规章制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这个公社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在全公社开展评比活动。红卫大队第三生产队有个社员,一天插早稻秧时,眼看快收工了,便加快进度,结果,五分田的数量虽然完成了,质量却降低了。生产队联系这件事,进行了“为什么要把牢密植质量关”的教育,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使这个队去年早稻插秧质量很好。干部和社员一致反映说:“路线教育明方向,为革命种田质量高。”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