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陇南山区的文化新村 甘肃礼县甘山大队贫下中农坚持业余文化学习二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08
第4版()
专栏:

  陇南山区的文化新村
甘肃礼县甘山大队贫下中农坚持业余文化学习二十年
据新华社兰州电 陇南一个偏僻山村——甘肃省礼县雷坝公社甘山大队的社员,二十年来坚持业余文化学习。这个大队现在是甘肃省普及农民业余文化教育的先进单位,被人们称为陇南山区的文化新村。
甘山大队的六十八户社员,分布在方圆十里的九个居民点上。解放前,这里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甘山苦来甘山穷,甘山没有识字人”。当时,整个山村除了一个地主和一个“阴阳先生”识些字以外,贫苦农民全是文盲。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不但坚持办学,而且坚持了业余文化学习。现在大队办有小学和中学,还有常年坚持的政治夜校和识字班等业余文化学习组织。目前,全队百分之八十五的青壮年摘掉了文盲帽子,四分之一以上的青壮年语文程度达到了初中水平,学龄儿童全部入了学。
这个山村在一九五二年冬天办起了冬学。这是当地历史上的第一所农民业余学校。没有教员,就请“阴阳先生”来教课,但明确规定他只能教人名、地名、农具名和同记工记账有关的常用字,不准宣传封建迷信思想。冬学坚持了三年,村里有二十一人学会了记工、记账和写简单的应用文,甘山的劳动人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识字人。
一九五二年点燃的这一星星之火,在甘山成了扑不灭的火焰。在国家的帮助下,这个山村后来办起了小学,接着又办了中学。成年人业余学习文化的识字班和政治夜校也坚持了下来。在政治夜校里,社员们把学文化和学毛主席著作、学政治结合起来,不仅巩固了扫盲的成果,而且通过学习提高了觉悟,促进了思想的革命化。
随着思想教育的深入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社会主义的新风尚。社员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采,爱国卫生运动也不断有所发展。昔日贫穷落后的甘山,变成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山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