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中共湖南安乡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学大寨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11
第2版()
专栏:

  在成绩面前永不自满
——中共湖南安乡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学大寨的事迹
在湖南洞庭湖滨平原上,有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安乡。
去年,安乡县战胜了百日大旱,粮食亩产达到一千零二十七斤,比一九七○年增产两成多,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千斤县;棉花生产在特大干旱情况下,仍然获得亩产皮棉九十斤的好收成;油料、糖料、蚕茧、鲜鱼、湘莲、麻类等都有较大的发展。今年早稻又比去年增产一成。
安乡县委谦虚谨慎,在成绩面前不满足,在赞扬声中找差距,带领全县人民一程又一程地向前迈进。
新的起点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中共安乡新县委成立了。县委全体成员怀着迅速改变安乡面貌的心情,一起到安丰公社铁路湾大队参观学习,总结经验。
铁路湾位于澧水下游,解放前堤垸失修,多次溃口,沙丘高低不平,“落雨三天一片渍,天晴三天无水吃。”一九六四年,他们响应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开渠道,平沙丘,艰苦奋战了六年,把一个遍地沙丘、水利条件很差的贫瘠地方,建设成稳产高产农田,粮棉连年丰收。
大家望着大片排灌自如的农田和一排排粗壮的树林,激动地说:“铁路湾为我们改变全县面貌树立了榜样!”县委作出决定:在保证加固大堤的前提下,大搞垸内农田基本建设,建立稳产高产农田。
建设规划,由在安乡工作多年的两个县委常委草拟好了。送给县委看,大家都同意。可是,很多公社执行这个规划行动不快,有的根本没有动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县委分头下去找干部和群众座谈,进行调查研究。贫下中农问:“垸内有许多湖泊,修渠划线,有的破湖过,有的穿渠行,搞农田基本建设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还是搞形式,图好看?”
原来,群众不动工,是因为县委的规划不切合实际,是搞形式,图好看。县委给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县委作计划只依靠一两个人关起门来搞,却不依靠群众?这种不良作风如不纠正,则将一事无成。他们重新审查了规划,请老贫农提意见,把开渠、运输、修路、植树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由于规划切合实际,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支持。经过一个冬春的苦干,全县几十条排灌渠开挖出来了,两旁都种了树。加上原有电力排灌工程,全县有百分之八十的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一九七○年,全县早稻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就在这时,一些同志有些飘飘然了,插晚稻时,过分强调密植,忽视季节,结果不少地方晚稻减产。
一九七一年春,县委开门整风。群众指出:晚稻减产的原因,是一些县委领导成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搞一律化,一刀切。群众的批评使县委认识到:一个人骄傲自满了,就会自以为是,以主观代替客观,以想象代替事实,陷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泥坑。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安乡县委特别注意谦虚谨慎,遇事同群众商量。一九七一年早稻大丰收之后,县委领导成员立即分头找群众、干部座谈,商讨晚稻的增产措施,因地制宜地作出了双抢规划。这样,去年的晚稻全部秋前插完了,面积扩大到五十三万亩,亩产达到四百二十三斤。
“不能陶醉于三个第一”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安乡县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人每年卖给国家的粮食、棉花亩产量、鲜蛋收购量等,都占全省第一位,还有几个项目占第二位。
在一片赞扬声中,新来的县委书记梁佩如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他想:棉花亩产虽是全省第一,但比上年还减了产;粮食虽然上去了,还有某些多种经营的项目赶不上兄弟县。他最近到几个公社,看到有的地方旱情严重,有的地方鲜鱼产量减少。为什么过去怕涝怕渍的湖区现在却怕干旱?为什么鱼米之乡鱼不多?他同大家一起回顾几年来的情况,感到有些地方过多地围湖造田,减少了堤垸内蓄水面积,下一点雨就要排到垸外,出几天太阳又得从外河抽水,既影响了粮食生产,又影响水面生产。他们说:“如果我们看不到这些弱点、缺点和错误,就会陷于唯心主义的估量,妨碍我们继续前进。我们决不能陶醉于这三个第一!”
接着,安乡县委在全县进行思想发动,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指示,制订全面发展规划,按照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对农、林、牧、副、渔和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进行合理布局,全面安排,开展了向大自然进军的新的战斗。他们派出调查组,对大小湖泊一个一个地进行勘察,总结和研究开展多种经营的经验和办法。从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出发,他们增辟了一部分蓄水湖。对大中型湖泊,除了发挥蓄水作用外,还要实行综合利用,深水湖以养鱼为主,湖滩以植莲为主,兼以植菱和发展其他水生植物。整修某些河道,改造成为天然水库,全部放养了鱼苗;在新开渠道实行活水养鱼。一九七一年,全县十万多亩水面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八万亩实行水面养殖,生产鲜鱼等水产品五万多担,比一九七○年增产一成多;二万亩湘莲,年产藕三千多担。湖洲、河洲种上了桑树、黄麻、芦苇等。他们还利用渠旁、路旁、水旁、宅房,大搞植树造林。
更上一层楼
今年春天,有一个大队的成员到外县参观,回来后,有的同志说:“看田不成型,看树没几根,没什么好学的。”
这话传到县委副书记李顺的耳里,引起了他的深思:被参观的大队是一个先进单位,他们连续十来年获得棉花高产。去年在大旱之年仍然获得大面积亩产皮棉一百三十斤的好收成。他们有好思想、好作风,有苦干、实干精神,可是我们有的同志为什么视而不见呢?老李觉得:以己之长,比人之短,看自己一朵花,看别人豆腐渣,这是骄傲自满的表现。他赶到那个大队,给党支部成员讲述县委以前骄傲自满的教训。他说:“我们一定要有自知之明,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丢掉了这种作风,骄傲起来,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啊!”这个大队的干部认识提高以后,积极开展反骄破满的自我教育运动,对照那个先进单位,寻找差距,订出了新的规划。
李顺想:我们的条件比山区好多了,党和人民把这块土地交给我们负责,我们应该把它建设得更好。决不能固步自封,停步不前,辜负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回到县里,他同县委书记商量,决定开门整风,把全县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和一部分老贫农、老党员请来,帮助县委成员反骄破满,教育大家继续革命。
在整风会上,干部、群众向县委提出了五百多条意见。这些意见使县委成员清醒地看到:基层中有些干部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往往是县委领导“传染”给他们的。于是,大家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寻找全县工作上的差距。全县粮食亩产量虽然超过了千斤,但是,南半部的七个公社还处于后进状态,有的大队还没有跨过《纲要》。县委有些成员背上了“保千斤”的包袱,不敢跨大步。这次,大家批判了这种自满思想,决心挑担不歇肩,撑船不松篙,一鼓作气,不断前进。县委虚心听取了群众的意见,从县直机关单位抽调二百多名干部,充实南半部的领导力量。县委几个主要领导成员,经常到边远的社、队,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提高了干部和群众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使这些后进社、队很快赶了上来。全县原有的低产田,今年早稻产量也有了大幅度上升。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