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提高路线觉悟抓好产品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14
第4版()
专栏:

  提高路线觉悟抓好产品质量
钟青
抓产品质量,必须抓住路线这个纲。即使是基础比较差的企业,只要执行正确的路线,产品质量也会赶上来;设备、技术条件再好的企业,如果执行错误的路线,产品质量也是搞不好的。
从路线高度看待质量
如何看待产品质量?把产品质量摆在什么位置上?是不是坚持多快好省的辩证统一?这是一个路线问题。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我们:在工业生产中,要全面实现多快好省。多快好省是互相制约的。搞工业,当然要注意产品的数量。否则质量虽好,但产品就是那么一点点,是不行的。但是,不应该把数量和质量对立起来。马克思说过:“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又说:“任何一物,要不是一种有用的物品,就不能有价值。如果它是无用的,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是无用的,不算作劳动,因此也不形成价值”。产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要看它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片面追求数量,不注意产品质量,品种搞得不对路,势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让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市场,这是对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一切产品,不但求数量多,而且求质量好,耐穿耐用。”搞好产品质量,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坚持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应当注意的几个环节是:在制订计划的时候,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既要反对右倾保守,在可能条件下力争增产;又要反对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坚持“质量第一”。在日常生产工作中,要注意搞好均衡生产,避免前松后紧,形成“年初、月初抓质量,年末、月末赶产量”的不正常现象。在制订和推广各项技术措施时,要通观全局,防止“单打一”的做法。
这里,应当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正确对待产值指标。产值指标是以价值尺度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的,是重要的,要抓。但是不能盲目地抓产值,片面追求产量而不顾质量。这是修正主义的办企业路线,后果是很恶劣的,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
夺取工业产品的高质量,要把质量问题提到“为什么人”的高度来认识。由于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影响,在一些企业里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论调:什么“产量是硬指标,质量是软指标”啦,什么“质量好不好,反正有人要”啦,等等。总之一句话,“为什么人”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夺取工业产品的高质量,还有一个同本位主义思想进行斗争的问题。现代化工业生产,分工较细,环环相扣。这家工厂的产品,常常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半成品,在产品质量上互相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每个企业牢固地树立全局观点,批判本位主义。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满足于本厂能够“交账”而不注意协作厂的需要,“要提倡顾全大局”,坚持企业之间的社会主义协作,共同对最后成品的质量负责。越是“短线”的产品,越是要对使用厂负责;越是独家产品,越要精益求精。本位主义是扩大的个人主义,它和社会主义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一个企业受到本位主义的影响,就很难做到产品的高质量。
从路线高度抓好质量
如何搞好产品质量?同样存在着路线斗争。
抓产品质量,就质量抓质量不行,必须以路线为纲,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扎扎实实地抓好企业管理。抓不抓企业管理,是真想还是假想抓质量的问题。真想抓质量,就得认真抓管理。
长期以来,刘少奇一类骗子推行修正主义的办企业路线,搞修正主义的“管、卡、压”,扼杀了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创造性和革命精神。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批判了“规章制度万能论”,他们又从“左”的方面进行干扰,宣扬“规章制度无用论”,妄图否定企业管理。“规章制度无用论”的出现,正是批判“规章制度万能论”后走向的另一个极端,是一种倾向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
有的人听到要抓管理,就说是“管、卡、压”又来了。这是一种缺乏阶级分析的说法。“管理也是社教”。加强企业管理,就是要按照“鞍钢宪法”办事,在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符合工业生产客观规律的合理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这和刘少奇一伙搞的“管、卡、压”是根本不同的。我们对无政府主义和极“左”思潮就是要管,对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和经营方法就是要卡,对一小撮阶级敌人就是要压。至于对少数群众违反劳动纪律的问题,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加以解决。
搞好产品质量,还有个群众路线的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基本路线;抓质量,也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多数人,还是依靠少数人,这是无产阶级办企业与资产阶级办企业的一个重要区别。刘少奇一类骗子或是鼓吹“专家治厂”,否定群众的作用;或是鼓吹群众说了算,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作用;右的也好,“左”的也好,都严重地干扰、破坏了党的群众路线。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许多企业在抓质量中,坚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革命与生产的关系;实行集中领导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这些企业的党组织和革委会,把提高质量的意义、目的和要求,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原原本本地向群众交底,大搞群众运动,攻克质量关键。有些轻工业企业通过访问用户,站柜台,办展览会,组织“三结合”小组深入农村和工矿进行调查研究,使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做,既充分发动了群众,又实现了集中领导,既有声势,又扎扎实实,效果就比较好。
抓产品质量,还要把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结合起来。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集中领导与群众路线的关系。
没有群众对产品质量的高度责任感,就不可能有产品的高质量。发挥群众积极性,是搞好产品质量的一个根本途径;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管理,正是为了把群众的积极性引向搞好生产。
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管理,反映了工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坚持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专业管理,就是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越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越是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在抓质量中,要发挥专业管理的主导作用;在集中的指导下,广泛地发扬民主,使工人参加管理与专业管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而决不可以有所偏废。
只抓专业管理,忽视工人参加管理,企业工作就会搞得冷冷清清,这是违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原则的,也是搞不好产品质量的;同时,应当看到,群众管理不可能取代专业管理的职能,只要群众管理,不抓专业管理,产品质量也是得不到保证的。现在许多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实行自检、互检与专职检验相结合,既发动群众把好质量关,又有一套健全的专业管理起主导作用,效果很好。此外,对于设备、工艺、操作的管理,都要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质量问题是个路线问题。质量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把加强企业管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这是当前工业战线上应当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附图片)
广西南宁市标准件厂工人,在生产小氮肥成套设备零件时,认真把好质量关。这是工人在研究进一步提高高压螺丝的质量。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