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阅读
  • 0回复

“失”与“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21
第2版()
专栏:矿工评论

  “失”与“得”
萍乡矿务局巨源煤矿花冲小井工人评论组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对于煤矿的生产和维修来说,同样是这个道理。井巷维修要占用一部分生产时间,要付出一些材料和劳力,表面上看来是有所“失”。但是,维修工作做好了,采煤和运输条件改善了,生产上才能有所得,而且,所得大大超过了所失。这是先失后得、失小得大的辩证关系。相反,如果放弃维修,那就会因小失大。
俗话说得好:“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平时不加强维修,等到“小洞”变成“大洞”,损失就更大了。譬如去年第一季度,当时我们为了提高煤炭产量,把人力物力集中到采煤工作面,原计划的维修项目大半被砍掉了。由于井巷失修,加上雨季巷道压力增大,一百多米长的副巷全部压垮。结果,眼看着工作面有煤采不了,运不出,只好重新开拓巷道,不仅耗费了一倍以上的坑木材料,而且还少出了近一万吨煤炭。工人们批评得对:“不搞维修要高产,好比垮了炉灶想煮饭!”害怕维修这个“小失”,结果造成生产上的“大失”。为了生产上有所“得”,还不得不回头在维修上有所“失”。
今年我们接受了教训,做到生产与维修并重。我们赶在雨季之前对井巷、特别是运输大巷和绞车道等关键地方,进行了一次全面维修,并加强了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小问题不拖班,大问题不过夜。经有关部门鉴定,现在全井的工程质量达到了标准。
由于做好了维修工作,也就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我们花冲小井今年提前八十七天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这又是“小失”换取了“大得”的活生生的一例。
维修与生产的这种“失”与“得”的关系,是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往往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重生产,不重维修,只想“得”,不想“失”,这种思想上的片面性,完全违反了客观规律,结果在行动上就不能不碰壁。因此,能不能正确处理维修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尊重不尊重客观规律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