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治虫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23
第4版()
专栏:

  治虫的辩证法
浙江省温岭县蔡洋公社永革大队,用唯物辩证法武装群众的头脑,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摸索治虫规律,使防治水稻虫害的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
过去,每当县农技站发出虫情预报,永革大队的社员们就按照规定日期进行防治。有一次,他们照例按农技站的虫情预报中所规定的日期治虫,结果一部分稻田仍然发生了虫害。为什么?是农技站的虫情预报不准吗?
为了揭开这个“谜”,大队科研组的社员和植物保护员一起,细心观察了每种虫害每个时期在每丘稻田里发展的情况。他们发现,向阳田与背阴田,早熟稻田与迟熟稻田,稻苗好的与稻苗比较差的田,抗病力强的品种与抗病力弱的品种,其虫害发生的时间和数量都不一样。这种情况,使他们认识到:农技站的虫情预报,是根据较大范围的虫情提出来的,在一个队、一片田里,由于各种条件的差异,虫情发生的时间也就有所不同。因此,要做到准时地消灭虫害,把农药施在“刀口”上,必须从实际出发,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以后,他们对农技站发布的各次虫情预报,既不死搬硬套,也不盲目否定,而是从本大队的实际出发,根据每丘稻田的自然环境、稻苗长势和水稻品种的抗病情况,找出准确的治虫时间和农药的用量,正确地指挥每一次治虫战斗。今年五月,上级农技站根据各地调查,一代二化螟卵将在十六日孵化,要求他们在十八日左右全面治虫一次。永革大队科研组和植物保护员在实地观察中,发现当时气温下降,螟卵推迟孵化。于是,将这次治虫的时间推迟到二十一日前后。这样,用的农药比过去少了一半左右,杀伤率却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稻田里有一种会飞、能跳的?虫。这种虫,一旦发觉人声和农药气味,就迅速逃走,过后又飞回稻田危害庄稼。应当怎样来治这种虫?大队科研组反复进行了试验。
少用农药,会使?虫逃跑;他们增加了农药量以后,?虫还是大量逃跑。顺风施药,?虫闻到农药味会逃跑;他们便采取“逆风施药”的办法,结果?虫仍然逃跑。几次试验都失败了,但是他们通过试验也发现,?虫虽然会飞善跳,可是飞、跳的距离都很近。抓住?虫的这个“弱点”,他们进行了“围网式”灭虫试验,即从四周向田中心施药,使?虫逐渐逃到田中心,然后集中力量进行围歼。结果,杀伤率从原来的百分之五十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实践中,永革大队科研组发现,不同品种的水稻,其抗病力也各不相同。栽植的广陆矮四号和二九青等优良品种,抗病力较强。他们想,如果其它品种也都象这两个品种一样,少发病,发小病,不但可以节约大量农药和劳力,而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怎样增强水稻的“体质”,提高它的抗病力?他们先给水稻多施有机肥料。试验结果,前期稻苗长得好,到了后期就倒伏,病虫也特别厉害,产量反而受到影响。
原因在哪里呢?大队科研组的同志和干部、群众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第九生产队一丘田里水稻的生长情况,给了他们启发。这丘田靠近大河边,地势高,常年漏水,田坂经常干涸,象菜篮那样存不住水,因而被称为“菜篮田”。这丘田里的水稻虽然施肥多,可是不倒伏,病虫少,谷粒饱满,产量高。科研组的同志对这丘“菜篮田”进行了“解剖”。正在这时,外地传来了“搁田”的经验,对他们又有新的启示。在有关单位的指导下,他们经过分析认识到,多施肥料,能促使水稻增强“体质”,然而施氮肥过多,稻秆软,容易受病虫的侵袭。“菜篮田”所以每年虫少产量高,是因为“自然搁田”,控制了水稻的无效分蘖,因此根深秆粗,不易倒伏,提高了抗病力。今年早稻生产,永革大队根据每个水稻品种的特点和每丘稻田的土质情况,做到合理施肥,并全面进行了适时适度的“搁田”,结果水稻病虫害的发病率比往年显著减轻。
永革大队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克服唯心论的先验论,初步掌握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主动权,保证了粮食生产的高产稳产。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