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坚持群众路线 狠抓农业增产措施 四川双流县整修古灌渠、改造冬水田、推广双季稻,全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1-25
第2版()
专栏:

  坚持群众路线 狠抓农业增产措施
四川双流县整修古灌渠、改造冬水田、推广双季稻,全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新华社成都电 四川省双流县依靠广大群众,抓住整修古灌渠、改造冬水田和推广双季稻等关键性增产措施,苦干巧干,使全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从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一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增长一成以上,连续三年获得较大丰收。粮食平均亩产量由文化大革命前长时期的五百来斤上升到九百三十多斤;油菜籽由一百来斤增加到二百多斤;生猪圈存数由十多万头猛增到四十多万头,接近一人一猪。今年,战胜各种自然灾害,粮食又继续增产。全县集体生产日益发展,社员生活逐年提高。
双流县地处川西平原南部边缘的都江堰灌区,以前受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农业生产发展不快,需要国家供粮贷款。这里一半丘陵,一半平坝。有十五个公社处于都江堰灌区的尾水地带,旧式渠道常年失修,灌溉时“上游饱、中游少、下游干”,排水时“上游畅、中游满、下游淹”。这种情况,使全县十多万亩稻田,年年都要遭到干旱和水冲的威胁,不能及时栽种和收割,粮食产量很低。
一九六九年初县革委会成立后,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持群众路线,狠抓农业增产措施。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彻底改造旧式渠系的计划:填平旧渠,重新开挖新渠,使渠系灌溉合理,充分利用水源,扩大灌溉面积。这个计划提出来以后,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紧靠金马河边的擦耳公社贫下中农,打响了改造都江古堰,开挖新渠道的第一炮。这个公社发扬大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依靠社办企业自筹资金,把各队的石匠、泥水匠、木工等组织起来,担负改渠技术骨干。全社因陋就简办起一批小石灰窑和小砖瓦窑,采用干钉卵石拱桥和灰浆卵石砌拱等民间传统砌桥、拱洞方法,以土代洋,解决了施工中所需要的绝大部分建筑材料。同时,他们合理安排劳力,保证了改渠、生产两不误。县革委会及时在擦耳公社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此后,一个大规模的改渠治河运动,便在平坝地区各公社迅速地展开了。在短短两、三个月内,新开了各种渠道一千三百多条,长达两千多公里,新建桥梁、涵洞、渡槽等工程一千七百多项,解决了过去稻田的用水和排洪问题。改渠后的当年,全县小春作物不仅没受影响,反而比头年增产两成以上。
处在丘陵地区的十八个公社,将近一半稻田因为水源不足,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积蓄雨水,称为“冬水田”,又叫“望天田”。这些田由于常年蓄水冷浸,地力不能得到利用,一般亩产只有三百来斤。为了把“冬水田”改造为高产田,这些公社的干部和社员,学习大寨贫下中农“三战狼窝掌”的革命精神,广开水源,想出了许许多多的好办法。有的利用都江堰扩灌工程开渠引水,有的因地制宜大挖平塘修筑水库,有的加高原有塘堰增大蓄水量,有的新建电灌站抽水灌田,还有的劈山凿隧洞,引水上山。地处群山峡峪的兴隆公社建设大队,有一条漉溪河流经过,由于一座石山相隔,大多数农田的水源被堵死,长期以来只好把全队大半耕地留作冬水田。一九六六年秋收后,大队党支部组织了二十六名强壮劳动力,决心打穿石山,把水引来。他们集思广益,自画施工草图,边测、边挖,用锤子、凿子、锄头、铁锹,苦干了整整一百五十四个昼夜,付出劳动日一万三千多个,共开凿岩石六百多方,挑挖泥土一万五千多方,终于打穿了一条高三米、宽一点五米、长一百七十米的隧洞,把水引上了新开的盘山渠,使常年只种一熟作物的五百多亩冬水田,变成了一年两熟、三熟的旱涝保收田,使六十多亩旱地变成了高产农田,全大队的粮、油产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现在,双流县丘陵地区已经自力更生修建起了上千座水塘、水堰、水库和电力提灌站,开挖了数千条水渠,基本上解决了各社队的水源问题,共改造冬水田九万五千多亩,除少数高山堰尾深冬水外,都已改成了稻麦两熟、三熟田。近几年来,这个县还把改造冬水田和改地改土结合起来,共改旱地为水田二万二千多亩,改坡地为梯地一万多亩,新建条田八万多亩,为农业生产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随着水、土等耕作条件的改变,双流县又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县领导成员特地走访了一些社队,学习他们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坚持试种双季稻成功的经验,又到过去试种双季稻失败的一些社队了解情况。贫下中农告诉他们,发展双季稻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早稻育秧和晚稻扬花期间气温低,常有寒潮袭击,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过好“育秧”“扬花”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县领导成员分别深入各个社、队,和基层干部、社员群众一道,积极开展种双季稻的试验。为了攻破早稻育秧这道难关,主管农业生产的一位县委副书记,选择金花公社迎春三队作点。他拜老农为师,经过十多天的对比试验,摸索出了一种“旱塘快速育秧法”,既能使早稻育秧不受低温寒潮的影响,又有利于晚稻生长。另一位县委负责同志,来到了连续几年试种双季稻面积较大的永福公社四大队和机投公社十大队,召开包括老农、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诸葛亮”会,研究晚稻在低温下安全扬花的有效办法。他们还对大面积发展双季稻将出现的劳力紧张、肥料不足、前后作物衔接不上、病虫发生等许多问题,广泛征求了群众的意见。然后,将从群众中了解到的这些问题,以及群众中解决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归纳成文,动员全县人民讨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全县掀起一个为革命推广双季稻、种好双季稻的热潮。
就这样,全县双季稻通过试种,逐年发展,到去年已发展到了十一万亩,绝大多数获得丰收。今年全县双季稻面积又扩大到十七万亩,早稻虽然遭到历史上罕见的多种自然灾害,仍然比去年增产近一千六百万斤。晚稻最近收打完毕,无论单产、总产比去年都有较大幅度提高,夺得了比早稻更大的丰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