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阅读
  • 0回复

因地制宜兴修小塘坝 城计头公社百分之七十耕地成为水浇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1
第1版()
专栏:

  因地制宜兴修小塘坝
城计头公社百分之七十耕地成为水浇地
新华社石家庄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三十日电 河北省邢台县城计头公社几年来根据深山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兴修小塘坝五百多个,使全公社百分之七十的耕地成为水浇地。今年用这些小塘坝蓄的水浇灌农田,在连续一百五十天干旱情况下,仍然保证了春播、夏播作物用水。今年,全公社三千一百亩小麦平均亩产三百二十三斤;大秋作物也获得了亩产六百斤的好收成。
城计头公社地处太行山深山区,山间有泉,沟底细水长流,并有三道大川纵贯全境。但是,过去水利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群众吃尽了干旱的苦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公社党委认真执行小型为主的方针,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地兴修小塘坝,几年来农闲大搞,农忙小搞,长年不断。到今年九月,全公社共建起了五百五十九座小塘坝,蓄水能力达到五十多万方。平均每个小塘坝一次能浇四亩地,停浇半月又能蓄水满塘。
这些小塘坝都是群众自力更生修建起来的,平均建一个小塘坝用四十二个工,只花三十元钱。修小塘坝时,采取了三项措施:一、合理布局,沿沟自上而下地修,节节拦蓄,减少洪水对下游塘坝的压力;二、沟坡兼治,使治水与治土互相促进;三、修一座塘坝,打一层拦沙坝,挖一片鱼鳞坑,造一片林。一九六八年以来,全社打拦沙坝二万处,挖鱼鳞坑一百二十万个,新植果树十万棵,荒山造林三万亩,使小塘坝充分发挥了蓄水浇地的作用。
事实证明,小塘坝工程每发展一步,粮食生产便有一个大幅度的上升。一九六七年,这个公社粮食亩产七百四十斤,一九七一年上升到九百零六斤。四年来全公社公共积累不断增加,买了排子车五百二十三辆,改变了人担驴驮的运输状况;兴建了水轮泵站八处,小水电站六处。腾出了大量劳动力,保证精耕细作,治山治水和发展多种经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