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开发地下水的尖兵——记河北省满城县钻井队的先进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3
第2版()
专栏:

  开发地下水的尖兵
——记河北省满城县钻井队的先进事迹
河北省满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境内多是浅山地区。过去,全县农田大部分是旱地。今年这里遇到了五十年未有的大旱,在夏秋季农作物生长期间,连续七个月没下过雨。可是,今年满城县粮食作物平均亩产量却在去年超《纲要》的基础上,达到五百二十多斤,跨过了“黄河”。秋后,旱情继续发展,全县人民经过顽强斗争,冬小麦又比去年多种了五万多亩。在总结今年丰收经验时,许多人都说:夺得这样的好收成,县钻井队也立下了一份汗马功劳。
满城县钻井队在一九六三年二月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只有一台钻机,十四个工人,技术缺乏,设备简陋。但是,他们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边干边学。近十年来,和社队一起,共打成各种机井一千九百八十六眼。其中,单是县钻井队在山区、丘陵、高地打的深机井就有四百六十二眼。钻井队还同社队一起,制造了小钻机七十八台和大量的机井配套设备。最近几年来,中共满城县委和县革委会加强对农业的领导,开展以打井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建设。他们一方面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地打井,一方面积极发展“五小”工业,为加速水利建设创造条件。在县钻井队的大力支持下,群众性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全县已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变成了水浇地。人们经常谈论这个钻井队的先进事迹,称誉他们是一支开发地下水的尖兵。
满城钻井队有一种无产阶级硬骨头精神,个个生龙活虎。在他们面前,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若问这种精神从哪里来的,他们会回答:来自长期斗争的实践。东于河大队的人们对于多年以前发生的一次“卡钻事故”,至今记忆犹新。一九六三年,满城钻井队给东于河大队打井,钻进四十米的时候,遇到胶结卵石层,发生了卡钻事故。全队十四名队员中只有四名老工人,既没有钻井技术,又没有排除故障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群策群力,积极打捞钻头。先后用了十几种办法,没把钻头弄上来。大家心急如焚,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日夜奋战。这时候,社会上吹来冷风:“看来,靠这块云彩是下不了雨啦,还是另请高明吧!”钻井队也有人说:“看来,钻头是弄不上来了,趁早转移地点!”甚至有人主张“散伙”。大多数工人主张克服困难,继续战斗。上级党委知道这一情况后,派了一名领导干部来到施工现场,和大家一起促膝谈心,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的指示,鼓励大家坚决同困难作斗争。全体队员更加振起革命精神,一致表示,一定把钻头弄上来。共产党员张景山等人接连几个夜晚不能入睡,和老工人开“诸葛亮会”,想办法制造打捞工具,最后想出了一个制造扩孔器打捞钻头的办法。制造扩孔器,没有材料,他们就从兄弟厂借来钢板;没有卷筒机,共青团员曹玉生、朱锡九等七人就抡起十八磅重的大铁锤,硬是把二十二毫米厚的钢板一锤锤地打成圆筒。他们苦干了七天,扩孔器终于制造成功,把钻头捞了上来。
从发生卡钻事故,到把钻头捞上来,整整经过了一百零三天。这件事,不仅教育了大家,锻炼了他们的革命意志,坚定了他们为革命打井的思想,而且使他们从斗争实践中学到了钻井技术,增长了才干,为后来的打井创造了条件。接着,他们转到别处,用了五十七天时间,就成功地打出了三眼机井。
使他们从实践中受到深刻教育的,除了这次卡钻事故外,还有一个“三进东峪”的故事。一进东峪是在一九六五年三月,那时候,钻井队有的人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产生了“利润挂帅”思想。这个县的红星公社东峪大队请他们去打井,他们按“规矩”要东峪大队先交了八千多元。井打到八十米时,就借口“设备能力有限”,停止了钻进。这眼井因为打得浅、孔弯、出水少,发挥不了效益。过了四年,东峪大队要求打第二眼井,大队党支部书记到钻井队跑了十几次,钻井队才答应了要求。可是,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却打了一眼弯孔,井管下不去,报废了。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以后,钻井队开展路线教育,提高了觉悟,主动派了一个打井班第三次到东峪大队。这个打井班进村后,先请贫下中农忆苦思甜,接着和贫下中农一起,往返十五里山路挑水点种,体验到无水之苦。他们还在过去打废了的井旁开革命大批判会,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觉悟。钻井队员们顶风雪、冒严寒,昼夜奋战,只用了四十天时间,就打成一眼一百二十米深的机井。
后来,钻井队党支部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时候,经常用“三进东峪”的故事教育大家。钻井队的干部和队员牢固地树立了为革命打井的思想,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抗旱斗争中,他们想贫下中农之所想,急贫下中农之所急,先进事迹层出不穷。
一次,钻井队三班在石井公社协义大队山坡地上打井时,当钻进到十六米处,遇到了一边坚硬一边松软的石层,钻头滑动,如果继续打,就会成为弯孔,变成废井。为了保证打井质量,他们停止钻进,决定用“在石层上打眼放炮”的办法攻克这一难关。打眼需要两个人,可是井筒直径仅八十多厘米,只能容纳一个人。他们就一个人在井底扶钎,另一个人用绳绑住身子悬在井中,抡锤打钎,终于拿下了这个“拦路虎”,使钻机顺利钻进。当进尺到八十米时,由于地下水源充足,又出现了井孔坍塌现象,如果不及时下井管,就会前功尽弃。为了保住这眼井,他们决定立即下井管。这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多钟,突然狂风四起,下起大雨。夜降临了,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工地上照明的四盏电灯,灯泡被风刮坏了两个,影响作业,他们就用手电筒照明继续下井管,经过十五个小时的紧张战斗,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下井管任务。
满城县在开展群众性的水利建设中,许多农村社队建立了打井队。县钻井队为社队培训了一批打井技术人材,经常积极主动地拿出自己的打井设备和器材去支援社队打井。
一九七○年,满城县委向钻井队提出了试制小钻机的任务。当时,钻井队只有一名修理钻机的老师傅和一台皮带车床。工人们说,我们能在山区钻透岩石打出井来,就一定能够制造出小钻机。他们把制造小钻机的任务愉快地接受了下来。没有厂房,他们就在院里搭起席棚当厂房;没有起重设备,他们就手搬肩扛;缺乏技术,就向兄弟单位学习,在实践中摸索,终于把小钻机试制成功并正式投产,有力地支援了社队打井队。
新华社记者(附图片)
湖北产棉区的云梦县,今年共打机井七十四眼,在抗旱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图为社员在抽水灌田。
新华社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