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一条“工农联盟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3
第2版()
专栏:

  一条“工农联盟线”
在甘肃省景泰川里,从芦阳公社一条山大队到喜泉公社兴泉大队,架起了一条笔直的高压输电线路,全长二十二里。当地社员称它是“工农联盟线”。
这条高压线,是甘肃冶金公司支援农业抗旱,派出一个小分队帮助兴泉大队,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架起来的。
景泰县十年九旱。地处沙漠边缘的兴泉大队,又是这个县干旱最严重的地方。今年五月到九月,有一百二十多天这里没有下雨,干旱严重地威胁着庄稼。
兴泉大队的干部、社员,决心以大寨大队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旱夺丰收。他们打井截流、挖泉引水,大搞小型水利工程。最大的一项工程是从附近的一条山大队架过来一条高压线,用电力抽出地下水灌溉农田。但是,要架设这样一条高压线,凭兴泉大队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力量,得花费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消息传到甘肃冶金公司动力厂。厂党委和革委会经过讨论,决定由本厂第六车间外线组派出二十一名工人,组成支农小分队,去支援兴泉大队架设高压线。
这个小分队开着汽车、吊车来到兴泉大队时,干部社员都非常高兴,一个个拉着工人的手说:“在我们抗旱的关键时刻,你们来帮助我们架线,这真是雪里送炭啊!”
当天,小分队的人员就紧张地干起来了。干着干着,他们发现原来测定的线路是个“S”形,不合乎技术要求。要不要返工重测,在小分队内部发生了争论。有少数人认为,“S”形线路并不妨碍输电,如果返工重测,原定十天完成任务的计划就要告吹,主张凑合着干下去。多数人不同意这个意见,认为“S”形线路不仅不合乎技术要求,而且要多占耕地,浪费器材,一定要返工重测。队长杨志恒抓住这个问题,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引导大家就工业如何支援农业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着想,架设好这条线路,就是工业支援农业的具体行动。于是,他们决定返工重测,重新施工。
要返工重测,没有仪器,人力也不够。当地人民解放军某部驻军知道了这件事,立即派来了两个战士,带上仪器,和工人、贫下中农共同测量。工农兵团结齐心干,边测量、边施工。
小分队的人员早出晚归,发扬不怕苦的革命精神,加快栽杆架线的速度,由平均每天十五根增加到三十根,质量合乎标准。但是,这里风沙大,线路要跨过凸凹不平的山区和低洼地,高处的电杆容易把低处电杆上的铁包箍提掉,影响输电。小分队领导根据老工人牛万子、王怀荣、张振庄等人的建议,把原来设计固定顶箍的一道铁包箍改成两道,并且把它同顶箍焊接在一起。动力厂党委连夜派车送来了焊条。因为多加一道铁包箍,又要焊接,时间紧迫。为了抢时间,工人高文荣和周平宇就通宵奋战,把需要焊接的铁包箍全部焊接完毕。工人王家银,原是上横担的,因踝子骨脱臼,在住地绕扎丝。为了把线路架设好,他不但忍着脚痛,拄着竹竿到现场指导上横担,而且还用一只脚踏着自行车,到当地加工厂,具体指导和检查铁包箍的加工。
一天下午临下班的时候,突然吊车的汽泵轴承架破了。要是不修好,整个工程就要停下来。兴泉大队党支部书记樊文雄和开吊车的工人杨海泉,星夜赶到驻军某部去找汽泵轴承。轴承拿回来以后,夜已深了。工人杨海泉、崔民琪、马德清不顾疲劳,连夜把吊车修好了。天刚亮,杨海泉和他的伙伴又开着吊车出发了。别人劝他们休息,他们说:“为了支援农业抗旱夺丰收,再苦再累心里甜。”
一天,吊车正把吊起来的一根电杆往栽杆坑里降落的时候,吊车的三条拉绳,有一条突然脱开了,电杆向一个社员倒去。在这最紧急的时刻,架线工乔天绪把自己的生命置于度外,一个箭步冲上去,把那个社员从险区拉开。乔天绪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在场的社员深受感动。他们说:“工人师傅这种高尚的品德,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工人小分队大力支援下,预定十天完成的栽杆架线任务,提前两天全部完成了。
这条高压线把工人和社员的心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如今,强大的电流通过高压线路,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兴泉大队,清清的流水灌溉着千顷良田。这个大队原来用柴油机发电抽水,每年开支六万多元,现在改成了高压线输电抽水,每年可节省开支四万多元,大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由于抽水的动力足了,除满足原有三千多亩水浇地的灌溉用水外,还能在今后一年内把水浇地面积再扩大一千亩。公社(这个大队是公社所在地)、大队农副业产品加工用电和社员照明用电也能满足。干部、社员说:这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工业支援农业的结果啊!
新华社通讯员/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