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水生大队党支部深入开展路线教育 教育青年渔民发扬艰苦奋斗好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4
第3版()
专栏:

  水生大队党支部深入开展路线教育
教育青年渔民发扬艰苦奋斗好作风
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省福鼎县沙埕公社水生大队党支部,在深入开展路线教育中,经常对青年渔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自己动手修船、打绳、织网、补网,仅去年一年就为集体节约开支六万多元。
水生大队的渔民,解放前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苦难生活。解放后,这个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渔业生产,迅速改变了面貌。现在,全大队拥有机帆船二十四条,尼龙网五十五张,渔探器十七台,起网机二十一台,基本上实现了渔业机械化和半机械化。集体积累达四百五十多万元。渔业连年丰收,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渔民的生活也逐年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的青年渔民产生了“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思想。一次,四个青年渔民到沈家门渔场物资站提取黄麻,路程不到二里,他们却用一元二角钱雇了一辆车子,坐着车把货带回来。大家批评他们,他们还不以为然地说:“这点钱等于大水牛身上拔根毛。”青年渔民的这些变化,引起了大队党支部的重视。党支部认为,在物质财富比较富裕的时候,一定要对青年渔民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使他们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大队党支部决定加强对青年渔民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办起了二十五所政治夜校,组织青年渔民学习毛主席有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导,请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渔民讲村史、家史。同时,举办阶级教育展览馆,把水生大队解放前捕鱼用的“汤匙船”、“连家船”送进展览馆,对青年渔民进行生动的阶级教育。第三生产队的船老舵针对青年渔民在补网时的浪费现象,对船上的青年回忆了解放前自己的悲惨遭遇,使青年渔民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为了让青年渔民亲身体验老一辈渔民昔日在“汤匙船”上与风浪搏斗的艰苦生活,磨练战胜困难的革命意志,大队党支部以大寨大队青年过“扁担关”为榜样,把过“摇橹关”规定为青年渔民受教育的一门课,分期分批地组织青年渔民参加小船摇橹作业。两年多来,全大队已经有三十多名青年渔民过了“摇橹关”,在大风大浪里培养了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精神。共青团员刘武海,经过了“摇橹关”的锻炼,自觉地以老渔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励自己,顶狂风,战恶浪,日夜奋战在辽阔的海洋上。去年冬汛的一天,渔船正围住一个大网头,突然网绳缠住了推进器,如果不迅速解开网绳,就会网破鱼逃,给生产造成损失。刘武海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海水里,连续战斗半个多小时,解开网绳,排除了故障。
这个大队党支部还建立了青年学农基地,组织八十多名男女青年到附近开荒造田,进行劳动锻炼。他们以大寨大队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在一个荒滩上造出二百多亩农田。从来没有种过田的青年渔民,很快学会了扶犁、插秧等农活。经过一个冬春的战斗,种上了水稻,获得亩产五百多斤的好收成。
为了更好地教育青年,大队党支部成员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处处给青年渔民做出榜样。党支部副书记刘贻木身患慢性疾病,但他长年累月和渔民们一起出海作业。寒冬腊月,他让渔民们睡床铺,自己却睡在露舱面上。渔船回港,他从不让渔民们来找他,总是自己带病到渔船上去找渔民们谈心,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在党支部成员的影响下,青年渔民逐步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