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巴颜喀拉山下的放牧战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4
第4版()
专栏:

  巴颜喀拉山下的放牧战士
在川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下,人民解放军成都部队某部四连的指战员,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常年在那里执行放牧任务。
前年,四连接受了办牧场的任务,来到川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下。这里海拔五千多米,人烟稀少,冰河纵横,气候恶劣。开始,由于强烈的高山反应,许多人恶心呕吐,头昏脑胀,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困难面前,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的教导,讲述老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光荣传统,激发了干部战士克服困难,扎根高原的斗争意志。
放牧四连的干部战士常说:战场杀敌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高原放牧要有不怕吃苦的劲头。几年来,他们不畏艰辛,奋战在牧场,不管是风雪冰冻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他们都是每天五点钟起床,放牧、挤奶、打酥油,进行辛勤的劳动。去年十二月的一天,朔风呼啸,大雪纷飞,战士们在赶着牛羊返回驻地的路上,一头快要产崽的母牛踩破冰层,掉进冰河。羌族战士许明和发现后,飞快跑到牛落水的地方,猛力锤打冰层,想开出一条通道来。但是,数九寒天,冰层很厚,破冰开道很不容易。共产党员刘志华看到这个情景,心急如火。他想,牛在冰河里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决不能眼看着国家财产受损失。于是,他纵身跳进冰河。紧接着,马道全、王同国等同志也跳了下去。他们在齐腰深的冰河里,用尽全力劈开冰层,推牛上岸,经过四十多分钟的激烈搏斗,终于把牛救上了岸。
去年元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袭击了四连的牧场,三班有三十多头牛被刮得失了群。全班同志分头找了两天也没找到。藏族战士沙郎急得晚上怎么也睡不着。他想,牦牛是国家的财产,一头也不能丢;放牧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好。天还没亮,他就急着爬起来,饭也没顾得吃,就上山找牛去了。周围四处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找到。沙郎决心到一座大雪山上去找。沙郎在齐腰深的雪山上艰难地一步一步往上爬,到了下午两点钟,快到山顶时,空气越来越稀薄,呼吸越来越困难,再加上又冻又饿,使他头昏眼花。“前进还是后退呢?”沙郎想到草原英雄小姐妹抢救公社羊群的英雄事迹,受到很大鼓舞。他大口地吃了几把雪,继续往雪山顶上爬。到了山顶,发现自己要找的牛就在一个雪窝子里。沙郎高兴极了,急忙跑过去,赶起牛群往回走,终于把全部失群的牦牛赶回驻地。
还有一次,四连三排奉命转移牧场。途中一条冰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有四十多头小牛和三百八十多只羊,怎么也赶不过河。虽是初夏,河水还是冰冷刺骨。指战员们毫不犹豫地跳下河去,把一头头牛和一只只羊抱过河。在转移牧场的最后一天行军中,由于牦牛怕陌生的环境,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峡谷之中跑散了。全排战士分组四处寻找,最后还有五头牛没有找到。老战士爱知和新战士仁真估计到这五头牦牛可能往原牧场方向跑了,就顺着来路昼夜寻找。爱知和仁真出发的那天,两人合带了一床棉被和十斤面粉。在这风雪高原走了四天四夜,面粉都快用完了,可是,牛还是没有找到。为了不使国家财产受损失,他俩忍饥受冻,坚持找下去。经过九天九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在一座雪山上找到了这五头牛。
放牧四连的干部战士终年在风雪高原上放牧,锻炼了革命意志,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三年来,这个牧场的小牛成活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二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牛羊总头数由原来的三千多头增加到五千多头;向国家交售牛羊肉二十多万斤,酥油一万多斤,以及大量的羊毛、牛羊皮等,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
新华社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