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用辩证唯物论指导炼钢——上钢三厂学习辩证唯物论,克服经验主义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5
第1版()
专栏:

  用辩证唯物论指导炼钢
——上钢三厂学习辩证唯物论,克服经验主义纪事
上海第三钢铁厂是上海钢铁行业中最老的企业。它有一大批富有经验的钢铁工人,以及很多长期在钢铁工业战线工作的干部和技术人员。他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他们越来越感到,要自觉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革命和生产不断推向前进,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地总结自己的经验,用革命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他们说,钢是炼出来的,但要以“学”指导“炼”,才能不断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在生产斗争中逐渐获得自由。
最近几个月来,上钢三厂在生产上有较大的进步,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辩证唯物论,不断地克服经验主义。
    “老八炉”的新变化
上钢三厂平炉车间是上海钢铁行业最老的车间,两座平炉已有“五十一岁”了。大跃进年代,这个车间是全国闻名的高产红旗单位。两座平炉经过二十多年的技术改造,每炉钢的产量已等于解放初期的十倍;许多项技术经济指标目前居于全国平炉的首位。前一个时期,这个车间每天不多不少炼出八炉钢,因此有人就叫这个车间的两座平炉为“老八炉”。
平炉车间的同志听到这个称呼,感到既是一种批评,更是一种激励,决心闯出一个新局面来。他们决定在平炉上采用吹氧强化冶炼的新工艺,提高钢产量。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他们在炉体使用后期进行吹氧试验。试吹氧气后,因炉温升高到一千七百度以上,炉体损坏很厉害,特别是炉顶,耐火砖一块块往下掉,砌炉工人一天要“热修”好几次。
平炉车间的同志们感到:原有的经验不够用了,必须遵照毛主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教导,努力实践,认真总结,创造出氧吹时维护炉体,特别是维护炉顶的新经验来。工厂和车间的许多干部都到炉前去,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天天测量炉顶、炉墙损耗的情况,详细记录生产数据,寻找规律。
这时,有的同志建议,到鞍钢去借能耐一千七百度以上高温的耐火砖砌炉顶。再一想,这样“锅在上海,锅盖在鞍钢”,砌一次炉借一次砖,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大家想:为什么只想炉顶砖适应炉温,而不去想让炉温适应炉顶砖呢?思想上有了辩证法,路子豁然开朗。他们动手改进炉体,升高了炉顶。这样,炉内钢水面温度依然是一千七百度以上,而炉顶温度却保持在一千六百度左右。用原来的耐火砖同样可以吹氧,炉顶使用寿命却延长了。
八、九年前,这个车间的平炉炉墙中曾放进冷却水管,来解决炉墙耐热的问题,这是一条好经验。但目前炉子吨位大了,燃料变了,炉温高了,这条经验也要根据变化了的条件有所发展。他们把过去薄而细的水管换成厚而粗的,终于顺利地解决了平炉炉墙耐热的问题。
平炉采用吹氧冶炼的新工艺成功了!炉龄延长了,钢产量猛增了百分之三十。“老八炉”现在一天可以炼九炉、十炉、十一炉钢了。
平炉车间的同志们说:我们对两个老平炉改造了二十三年,“认识”了半个多世纪;但对它们的认识还不够,还有待于深化。我们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目前,他们正积极准备在平炉上试验更先进的纯氧顶吹技术,使平炉炼钢再有一个新的突破。
    三次认真学习的启示
上钢三厂氧气顶吹转炉车间原来是用侧吹转炉炼钢的。去年十二月动工改建为氧气顶吹转炉车间,今年三月投入生产;短短四个多月时间就达到了设计生产水平。一个新建车间这样快地走上轨道,这是因为车间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以辩证唯物论的观点,三次学习先进单位的经验的结果。
在试生产以前,车间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曾到外地和上钢一厂,学习氧气顶吹转炉的炼钢技术。他们在上钢一厂炼钢工人在场的情况下,亲手操作,炼出了几炉好钢。因此,他们就以为,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和侧吹转炉炼钢技术差不多,很快就能掌握住。不料他们回到厂里一干,一会儿渣包车脱道,一会儿漏钢,事情比预料的复杂得多。
他们再次到上钢一厂学习求援。这一回,他们学得非常认真、仔细。回厂后,严格按照上钢一厂的经验办事。生产比较顺利了,但钢的质量不能过关。
问题在那里?大家进行了分析:第一次外出学习,重视自己的经验,对别人的经验不够重视;第二次外出学习,没有看到别人的经验是在自己的具体条件下总结出来的,回厂后有些地方盲目照搬。
于是,车间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决定第三次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这次,既虚心学习,又不盲目照搬。例如,他们对上钢一厂“低枪位、高碱度”的经验就没有照搬,而是考虑到本厂的具体条件,适当提高了氧枪的“枪位”,并根据实际情况掌握碱度和出钢温度,结果,不断炼出了好钢,整个车间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了设计水平。
    靠辩证唯物论打主动仗
去年,上钢三厂中板车间添了一台轧钢机,中板产量提高了。
轧钢机轧出来的钢板,要送到精整工段剪边后,才算成品。随着新的轧钢机投入生产,剪板速度跟不上轧机的速度,大批没有剪边的钢板在车间里一堆堆垒起来,甚至不得不运出厂去堆放。大家都认为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但是,中板车间的干部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精整工段潜力很小,小改小革也解决不了大问题。他们用马表反复测定每一台设备的生产速度,从测定的数据看,结论仍然是:潜力非常小;剪板能力要跟得上,必须新建第二条作业线,而远水又不解近渴。
不久,车间里深入开展了革命大批判。工人们对刘少奇一类骗子破坏国民经济的罪行和谬论非常气愤,决心把钢铁生产推向前进。不少工人下班后还蹲在机器旁边琢磨。
工人群众提出了近十项加快剪板速度的技术革新建议,这些建议实现后一个月能增产一千多吨钢板。车间干部由此打开了眼界,感到小改小革也可以解决大问题,他们积极支持工人,很快实现了这些革新项目,使精整剪板能力逐步适应了轧钢机的速度。今年八月份的中板产量,比一到七月份平均月产量增加了将近百分之三十。
这件事深深教育了车间干部。他们说:马表测不出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狭隘的经验把我们的手脚捆住了。一个人有些经验是可宝贵的,但不能把个人的局部经验看成一成不变的真理,应该不断地发现、总结和吸取群众的经验。
中板车间的同志们联系本车间的实际,学习了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大家对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中关于“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的论述,对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加深了认识。他们说:多少年来,车间里生产上的平衡从来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情况在不断变化,条件一变,相对的平衡就会被破坏,从而出现新的不平衡。去年,新建了一台四辊轧钢机,中板的产量、质量提高了。后来加热炉生产跟不上,产生了新的不平衡。前一个时期,精整工段生产速度跟不上,又出现了新的不平衡,结果弄得措手不及。
他们学习革命理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认识到随着轧钢机的潜力进一步发挥,生产必然会出现新的不平衡。根据这个预见,他们对许多生产环节逐个进行分析后,把影响生产的加热炉的实心炉底改为空心炉底,提高加热炉的生产能力,使中板产量继续有了提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