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根深叶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5
第4版()
专栏:

  根深叶茂
广州部队美术学习班版画组
在近一两年的创作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沿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方向,长期深入工农兵火热的斗争生活,向工农兵学习,才能真正进入创作过程。
过去,我们以为自己来自部队,生活底子不算薄,多少又都有些创作经验,所以便关在家里翻画报,找资料,东拼西凑地搞创作。我们这样搞出来的作品,群众认为一般化,干巴巴的,缺乏生活气息。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重温了毛主席的亲切教导:“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我们虽然都在部队生活,也常接触工农群众,可我们的思想感情同工农兵还是有差距的,虽然同他们朝夕相处,但并没有真正理解他们。同时,创作的生活积累需要长期反复地深入到生活中去,而且更需要我们站在党性的立场上,向工农兵学习,并细致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他们的生活,做一个“有心人”。于是,我们便背起行装,带着画笔,到连队和渔港去深入生活。
为了向战士们学习,我们顶着风雨,爬上海拔五百多米、为云雾遮绕的高山哨所;忍着晕船的呕吐,访问守卫在南海前哨风浪最大的小岛上的战士;我们跟着野营训练的队伍,白天一起冲山头、卧热沙,夜里一同急行军、传口令……。为了向渔民学习,我们扎在渔村港湾,和群众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巡逻。官兵之间团结互助,军民之间亲如鱼水,这一切动人的情景深深地刻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受到很大的教育,也找到了思想上的差距。思想感情的变化,促进了对生活的观察与认识。我们在连队同战士们住在一起,和战士们一样全力投入紧张的训练。长期的机关生活使我们最初很不适应这样强度的训练,有时摸爬滚打一番,便头晕眼花,训练一天回来,腰酸腿疼;第二天清晨,起床号一响,又疾起打背包,与战士们一道集合出操。看战士们一个个生龙活虎,斗志昂扬,比比自己,差距实在太远。就拿每天早晨打背包来说吧,总赶不上战士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每天睡时,总把衣物放得有条不紊。我们也就学着摆得整整齐齐,可还是跟不上。怎么回事呢?问战士:“你们起床怎么这样快?天天那样练不累么?”“累?要加强战备,就得成天到晚都练!快点起来就能争取更多的时间。”这时,我们才明白了,根本原因不是东西摆没摆好,而是我们脑子里战备这根“弦”太松,阶级斗争观念不如战士强。由于熟悉了战士的生活,慢慢也就发现许多生活中很有意义的“小事”。一天晚饭后,我们组有一位同志到炊事班找战士谈心,一进门,看到班长照例站在一堆绑得严严实实的、整齐配套的野炊器具前清点,态度是那么认真细致、一丝不苟。于是,他心里一热,这是一个多么生动而意味深长的情景啊!反映部队常备不懈的套色木刻《晚点名》的构思,便象埋在地底的矿藏一样被挖出来了。这一类平凡的事,天天见,为什么唯独这时才给他以极深的启示?作者说:“同战士们在一起生活,同他们的感情融在一起了,处处都感到他们可敬可爱,对这些很有意义的‘生活小事’也就引起重视了。”
有了一定生活的感受和形象的积累,要使它们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还得对这些原料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例如《巡逻》和《离村时》这两幅套色木刻的创作过程,就使我们有了更深的体会。《巡逻》是反映女民兵生活题材的。开始画的是女民兵们在茫茫夜色中沿着平静的海滩进行搜索,大家认为没有充分体现出她们既是生产闯将,又是海防哨兵。在形象刻划上,作者想当然地把女民兵画得胖胖矮矮,手粗脚大的,说是有渔民特点。但群众一看就说这么笨怎能劳动呢?作者到渔港深入生活。织网工地、卸鱼场上滴下了他的汗水,漫长的海滩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共同的战斗生活中,他逐渐觉得女民兵们并不粗笨,而是十分聪明灵巧。她们白天担负了繁重的后勤工作,夜里又不畏辛劳,执行巡逻任务。她们不仅有着健壮的体格,更有一颗热爱毛主席、无比仇恨敌人的心。经过多次的研究修改,处理成现在的画面: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欣欣向荣的渔港一片兴旺景象;归港的渔船都整齐地停放在岸上,成排的鱼网也都撑开吹晒,远处一些渔家的电灯已点亮,一天的繁忙劳动结束了;女民兵们又背上枪支弹药,开始执行战备巡逻任务。显然,这幅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离村时》这幅画,最初我们在屋里画了两个战士,一个在写感谢信,一个在摆放送还给老乡的物品,外面的队伍正在集合,有的还在帮老百姓挑水等等。画了许多内容,企图表现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光荣传统。可是东西画多了就乱,主题反而削弱了。生活中虽有这么多的事情发生,但创作时只能选取其中最典型、最有意义的东西。后来,我们舍去了说明性的场面,集中刻划一个解放军战士,在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屋子里摆放送还东西的感谢信。这样,作品主题更加鲜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还体会到,一幅作品有了革命的政治内容,还要有一定完美的艺术形式,才能真正起到艺术的教育作用。而艺术形式的运用,又必须从作品的主题和作品反映的实际生活出发,否则就会走上形式主义的邪路。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以毛主席的《讲话》为武器,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左”和右的干扰,纠正了那种不敢借鉴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思想,端正了创作态度,针对版画艺术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我们认为,版画不能象油画那样细腻地刻划人物形象,表现复杂的色彩层次,也不适合描绘千军万马的大场面,而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更强烈、简洁、概括地反映生活。因此,在艺术处理上,对人物与环境道具的关系,黑白和套色处理与主题内容的关系等,都需要进行研究和探索。如前面提到的《晚点名》,开始是画在一个野营的山林里,小战士提着马灯在清点炊具,后面有许多帐篷、树丛,看来环境似乎很真实了,但是画面很乱,环境把人物淹没了,看不清作者的立意。最后,去掉了繁杂的背景,把人物与点题的道具放在让观众可以无限联想的空间之中,这样,作品的主题便一目了然。又如《渔家》,它是结合了两个构图而成的,一个构图画的是反映储粮备战的一家,老大娘与孙女在米缸、油罐上贴“战备米”、“战备油”等纸条;另一张是画女渔民们在岸边的船上晒她们编织好的担架,从两个角度表现加强战备的主题。两张构图各有所长,但都没有通过环境和道具集中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最后,通过一个渔家老老少少在家里聚精会神地编担架,远处一队队女民兵练武、巡逻。屋里屋外互相映衬,交织成了一幅南海渔民积极备战的图画。
版画的套色,应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进行概括,简洁得当。应根据作品不同内容的要求,决定作品的色调。不能自然主义地去追求五光十色的效果。如《广州农讲所》为了表现这革命纪念地的庄严、雄壮,一连试印了好几种不同的色调,才逐渐接近了主题的要求。又如我们想把《渔家》、《渔港哨兵》、《战备轻骑队》表现得柔和宁静一些,把《巡逻》表现得浑然浓烈一些,也是经过多次试印才取得的。我们体会到:任何一件作品的产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只有长期深入到工农兵生活这个唯一的创作源泉中,才能得到丰富的营养,得到各方面的提高。根深才能叶茂,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