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看透千层土 引出幸福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09
第4版()
专栏:

  看透千层土 引出幸福泉
中共河北平乡县委书记 张康
“十年九旱,水苦、地碱”是河北省平乡县自然条件的突出特点。这里,过去粮食亩产不到一百斤,人们连吃水也非常困难。平乡人民早就想改变这种状况,打过不少砖井、土井,但多是苦水和咸水,即使打了一个含盐碱比较少的井,水量也很小,不能浇地。
盐碱区地下有没有甜水,能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县委领导成员决心同广大革命群众一起,克服困难,揭开这个谜,把甜水引出来,为人民造福。
为了正确认识平乡地下水源的情况,我们和技术人员深入到群众中,走访老农,观察水井座落、水量大小、土层、水质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节固大队是全县出名的苦水地方,人们在长期同自然斗争的过程中,发现在一坡地上打的井,各个井的土层、水质、水量都不一样。这些情况使我们推测地下可能有甜水,只要在打井中把握住地下水的规律,识别清楚苦水层和甜水层,就能打出甜水。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对平乡地下水的判断,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我们选择了十几个点,组织群众打井。郑周天大队的社员奋战一年,在二百五十米深的地下找到了五米深的甜水沙层,打成了一眼机井,安上四寸水泵,滔滔甜水流不尽。事实教育了人们,大家说:“事情是干出来的,干能出真知,干能出智慧,我们再不能脚踩金子当坷垃,放着地下甜水喝苦水了。”从此,开挖地下水源、大打机井的群众运动,在全县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在打井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有的找不到甜水,有的打着打着溜了眼,塌了筒,既浪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资金。怎样避免这些问题呢?有的人觉得没法解决,他们说:“地层复杂多变,水脉来去无向,隔着几十丈深的泥土找水,只能碰运气。”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反复学习了伟大导师列宁的教导:“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只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地下水源、土层虽然变化较大,但只要认真调查研究,深入实践,就可以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找到它的规律性。从此,县委一方面号召广大群众进一步广泛开展打井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干部、技术人员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打井,详细记载地下土质、水层、沙层资料。通过实际观察和全面了解,使大家看到了地下土层、水源的情况虽然变化很大,但并不是无规律的。我们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研究,制出了全县土质分布图,用它来指导打井,准确性就大多了。
我们过去用来判断地下水层的专用仪器,不能测探沙层。用它作指导打的机井中,有的没有沙,水量很小,不能提取。用这种探测仪器能不能测出沙层来?测量人员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大胆试验。他们到已经打成的机井上去测量,后来,又在准备打井的地方测量,在实践中进行验证。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他们不灰心,不泄气,坚持两年,测了一千零三十八个点,搞到了大量的资料,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终于摸索出了利用物探电阻反应角度判定地下沙层的经验,能够知水质、知水量、知沙层。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掌握了一套打井经验。我们采用了小口井与大口井同时并举,深、中、浅水层一齐开发的办法。今年已打了七百多眼机井,井井见甜水,井井能浇地,水量大,水质好。在一向被认为“地下无甜水”的苦水区,平均每人有了一亩水浇地,初步改变了我县的贫穷面貌。事实教育了我们,特别是深刻地教育了那些存有“不可知论”偏见的人们。人们深有体会地说:一怕费力,二怕用脑,有水也找不到;只有深入实践,刻苦钻研,才能看透千层土,引出幸福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