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藏北高原新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0
第2版()
专栏:

  藏北高原新风
艰苦奋斗的带头人
西藏自治区比如县红旗公社党支部书记单增元旦,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带领全社群众认真贯彻执行以牧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在牧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取得了很大成绩。
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单增元旦召集公社领导成员开会,讨论公社的建设问题。
大家热烈地讨论了公社建设规划,从改良草场,发展牧业生产,到自力更生修建棚圈和住房。
紧接着,话题集中到烧石灰上。大家谈到,在搞好牧业生产的前提下,建石灰窑,既可以解决修房子用石灰的问题,又可以支援国家建设,还可以用增加的收入购买木料,为社员盖房子。可是,有人信心不足,说:“我们拿放羊鞭子的手,烧石灰能行吗?”单增元旦和大家一起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使大家认识到:实践出真知,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烧石灰的,只要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就会逐步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大家豪迈地说:草场上的路是我们放牧人踩出来的;我们拿放羊鞭子的手,也一定能烧出石灰来!
万事开头难。烧石灰首先要学会识别石灰石。他们用土办法,把各种各样的石块拣来,放在火炉上烧,然后浇水鉴别。没有钢铁做窑架,大家从家里扛来了废旧铁锹、铁镐。不会砌窑,就边学边干。
整整十四个昼夜的苦战巧干,单增元旦和他的战友们眼睛熬红了,人也瘦了。石灰终于烧出来了。当大家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一堆堆石灰的时候,流出了激动的泪花,振臂欢呼:毛主席万岁!
接着,单增元旦领着大家总结烧石灰的经验,向有条件的队推广。现在,全社已有三个生产队烧石灰。去年以来,除自用外,三个队还卖给国家三万多斤石灰,增加了集体收入。他们利用自烧的石灰和这笔收入盖了不少新房。公社和生产队都盖起了生产用房,百分之三十的社员从祖祖辈辈居住的帐篷搬进了新房子。
一年多来,单增元旦率领全社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经过数十次的失败,烧制成功了许多陶器,如酥油壶、酥油杯等。他们还编织了各种筐子。现在,这些东西再也不要国家从千里迢迢的内地运往这里了。去年,在大雪灾的严重威胁下,牧业不仅没减产,而且取得历来未有的丰收,牲畜纯增率达百分之十。今年,又有了新的进展。
    人老心红的女牧民
那曲县红旗人民公社第三生产队有个六十六岁的老社员赤美。她热爱集体,一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模范事迹,被当地群众广泛地传颂着。
前年,队里的两头母牛死了,丢下了两只才几个月的小牛犊。有些人说,这牛犊恐怕活不成了。这时,赤美到队里将两只小牛犊弄回家,决心把这两只牛犊养活,为发展集体经济贡献一分力量。
她用自己的酥油、糌粑,拌成糊糊,有时还拌上白糖,给牛犊喂食。她怕小牛受冻,还用自己的藏毡给小牛盖。
过了两年,两只小牛犊长成了大牛。这两只牛没吃过队里一根草,一把料,全靠赤美的辛勤劳动。今年,她不要集体的报酬,把这两只大牛赶回了生产队的牛群里。
其实,她并不是只对这两只小牛这样关心。到过赤美家的人,谁都知道她的家里不是羊羔,就是牛犊。两年来,她从队里分的酥油,大半用来喂养队里虚弱有病的牛羊。她把全部心血灌注到发展社会主义畜牧业上。她常说,病在牛羊身上,疼在我的心上。
去年,赤美总结了每年四、五月份青黄不接时,小羊因吃不上草而消瘦甚至死亡的经验教训。入秋以后,她就主动利用休息时间打土坯,垒了两个“草窖”。她背着筐,四处割草、扫草,存了满满两窖。今年四、五月下霜下雪时,保证了小羊吃上草料,小羊病的、死的比过去大大减少了。大家赞扬她说:赤美真是人老心红,一心一意走社会主义道路啊!
夜深了,人们大都进入梦乡。赤美悄悄地出门了。她一个羊圈一个羊圈地巡查,看圈门关紧了没有,有没有狼、豹子来伤害羊群。这已成了她的老习惯,今年做得更自觉了。她说,我要多想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更加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争取加入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