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丰富多彩 形神兼备——学习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运用舞蹈塑造英雄人物的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0
第4版()
专栏:

  丰富多彩 形神兼备
——学习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运用舞蹈塑造英雄人物的体会
文播
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在舞蹈创作方面,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伟大方针,批判地继承和借鉴了旧京剧舞蹈程式中某些有用的成份,并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造了一系列崭新的舞蹈动作,成功地塑造了以严伟才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英雄的舞蹈形象。
《奇袭白虎团》在运用舞蹈手段塑造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严伟才的英雄形象时,正确处理了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外在的形体动作的关系,做到了:舞蹈动作和舞蹈造型的设计都以人物的内心世界为依据,同时又积极发挥舞蹈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动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舞蹈造型和舞蹈动作,鲜明地展现出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达到了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形态的辩证统一。严伟才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侦察排长。他既是一个基层的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有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和娴熟的军事素养。从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出发,《奇袭白虎团》规定了严伟才的舞蹈基调:威武、挺拔、矫健、敏捷。威武、挺拔,便于反映他叱咤风云的胸襟和气魄;矫健、敏捷,易于表现他克敌制胜的勇敢和智慧。
严伟才的舞蹈基调,鲜明地贯串于他的一系列舞蹈动作和稳定的舞蹈造型之中。以严伟才侦察敌情的净场独舞为例。这里有舒展优美的大跳,表现严伟才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气概;有“小圆场、走满台”的疾速行进,表现严伟才的机警、矫健;用“旋子”、“小翻身”等敏捷动作,表现严伟才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边前进、边侦察;最后是一个昂然挺立的亮相,集中刻划了严伟才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这段独舞里的舞蹈和造型,威武、峭拔、利落,有力地表现了严伟才高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复杂环境中的机智、灵活的性格特点。
英雄人物舞蹈形象的基调是不变的。但是,随着战斗环境的不同和人物感情的变化,舞蹈和造型却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以亮相为例。《奇》剧从表现英雄人物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出发,大都让严伟才亮“大相”、“立相”。如一场中严伟才站在高坡上威武挺拔的亮相,六场中排雷时气壮山河的“鹰展翅”亮相,九场中面对敌人、巍然屹立的亮相……,这些壮美的造型,很好地表现了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气质。但是,现实的斗争生活是丰富的,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也是丰富的,这就决定了人物造型的处理上必须丰富多样,不能一成不变。如第三场《侦察》中,《奇》剧根据在敌人阵地上进行夜间侦察的特点,为严伟才设计高、矮、正、侧等不同的亮相,其中某些“矮相”借鉴了传统的“短打武生”相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英雄人物在特定环境下机警沉着的性格和熟练的军事技巧。《奇》剧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从内容出发,为英雄人物设计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和舞蹈造型,只有这样,才能深刻地、多侧面地展示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
《奇袭白虎团》在舞蹈和造型的设计上,正确处理了主要英雄人物的舞蹈和群舞的辩证关系,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二者有机结合,出色地塑造了有主角的英雄群像。
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是阶级的代表、群众的代表,同时他们又是阶级的一员、群众的一员。只有把英雄人物的塑造与群众的描写结合起来,才能使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显得扎实、丰满、高大。群舞的作用,不单是为主要英雄人物的舞蹈作烘托、铺垫,它本身就是塑造英雄群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奇袭白虎团》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群舞,如探雷舞、侦察舞、枪舞等等,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英雄严伟才赖以存在的战斗集体。在这些群舞中,严伟才的行动始终同尖刀班战士的行动结合在一起,他的舞蹈与整体和谐一致,深刻地体现了官兵一致的精神。然而,严伟才作为全剧的主要英雄人物,他的舞蹈又应该同整体存在一定的区别。《奇袭白虎团》很好地解决了这既和谐一致又有区别的关系,做到了:既用群舞塑造了英雄的战斗集体,又在群舞中突出了主要英雄人物;群舞越是完美,越是给严伟才的舞蹈形象增添光彩。
《奇袭白虎团》里群舞和主要英雄人物舞蹈的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当主要英雄人物和群众处于同一场景、做相同的舞蹈动作时,常常通过舞台位置、构图等各个方面来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如第六场行军途中,众战士有层次地簇拥在严伟才周围,由高及低组成一个弓箭形的稳定造型,象即将离弦的利箭。严伟才居中心位置,威武英俊、巍然如山。英雄和群众和谐而有层次地构成了一幅“绿叶扶红花”的壮美画面。
当主要英雄人物和群众处于同一场景、共同起舞时,也常常为主要英雄人物设计单独的舞蹈动作,使主要英雄人物的形象在群舞的衬托下更为鲜明、突出。如在“行军舞”中,为了表示环境的变迁和地点的转移,众战士跑了半圆场,而严伟才则就地向同一方向从容地一转身。这个动作的设计,既保持了画面的协调,又由于严伟才处于舞台正中央,动作明快、简练,从而体现出严伟才既是尖刀班的普通一员,又是这个集体的杰出代表。
当主要英雄人物和群众先后出现在同一场景,做同一内容的舞蹈时,则常常让主要英雄人物最后出场,用群舞为英雄人物作铺垫。例如第六场,在严伟才出场之前,安排了一组尖刀班战士侦察、行军的舞蹈,为黑夜大雨、道路泥泞的环境做了渲染;他们的一段枪舞,显示了尖刀班战士们机智勇敢、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这样,就在剧情、环境以及精神气质上为严伟才的出场做了多方面的铺垫。然后,又用一个战士的串跟斗在前面引路,严伟才接着出场,一个激越的大跳抢到台口,一甩斗篷,亮相。严伟才动作不多,但幅度很大,前面又有众战士的层层铺垫,因而英雄的形象显得格外有光彩。在铺垫过程中,《奇》剧还注意了把动作美、难度大、最能表现人物本质特征的舞蹈,留给主要英雄人物。例如,在“越悬崖”一组舞蹈中,尖刀班的战士陆续用各种翻扑动作跳下悬崖,其中也有一些个别技巧难度很大。但是,最后严伟才用的一系列的翻扑技巧,连贯看起来最精彩最完整,再加上出场时给他在高处安排了一个双臂展开的亮相,这就使严伟才的舞蹈形象给人的印象最深刻,突出地表现了严伟才既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魄,又有高超的军事素养。
《奇袭白虎团》在批判继承旧的京剧舞蹈艺术、借鉴中外各种艺术形式,以及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创造新的舞蹈动作时,注意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打破旧京剧舞蹈艺术的清规戒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的程式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加以创造性的运用。如序幕中,中朝两国战士迎着硝烟弥漫的战火,高擎着鲜艳的红旗,分别从“上场门”、“下场门”出场。这里借鉴了传统程式“二龙出水”两方同时出场的形式,但打破过去表现交战双方阵前对峙的旧框框,大胆创新,以对称的手法,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并肩战斗、共同打击美国侵略者的宏伟气势。《奇》剧不仅对京剧的传统程式和各种传统技法作了有批判的择取和改造,就是对于翻、扑、跌、打这些武技的运用,也一反旧京剧中单纯卖弄技巧的做法,而是依照剧情内容的需要进行严密合理的组织安排,赋予新的涵义,为塑造英雄形象服务。如翻越铁丝网时,先有一战士一跃而过,显示了尖刀班战士熟练的军事技术;紧接着,几个战士龙腾虎跃,以各种难度大、变化多的串跟斗一个个急驰向前;最后,严伟才如海燕展翅,以矫健敏捷的舞姿一跃而过。这些精彩的翻、扑技巧,生动地展示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的豪迈的战斗激情。
从大量的生活动作中,选取创作舞蹈动作的素材,经过去粗取精的改造制作过程,加以提炼和升华,创造出比生活动作有更大表现力和概括力的舞蹈动作。如军事生活中的匍匐前进,一般是面部朝下,双臂交替前进,这样可以减少目标。但在舞台上,则要求既要有真实感,又要使观众看到英雄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所以舞台上出现的“匍匐前进”,面部朝向台口,单臂侧身前进,在速度上由慢而快,有强烈的节奏感。再如“探雷舞”,它以现实生活中的探雷动作为基础,又揉进了民间舞蹈的“盘腿跪步前进”和传统程式“乌龙绞柱”、“扫荡旋子”,以表现探雷工作的进程与地形的复杂变化。这段舞蹈突破了实际生活中探雷的缓慢节奏,以强烈的动作,快速的行进表现了尖刀班战士们勇敢无畏的革命精神。
把生活中提炼的舞蹈动作,和批判继承的传统动作揉合在一起,使之节奏化,成为有层次的、连贯性的舞蹈语汇,以集中揭示英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展示事件的进程。如第三场中志愿军战士边念边舞的侦察敌情的舞蹈,吸取了军事上夜间侦察的一些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借鉴传统的“撇连”、“飞脚”、“崩子”、“圆场”等,运用传统的“四门斗”的调度形式,组成了有节奏、有层次的舞蹈,描绘了侦察敌人工事、火力、兵力部署等方面的情况,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机敏、矫健、勇武的优秀品质。
舞蹈在革命现代京剧里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运用了这一艺术形式,塑造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严伟才的光辉形象。这一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