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军民携手建海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1
第3版()
专栏:

  军民携手建海岛
秋末的福建平潭岛,分外妖娆。郁郁葱葱的木麻黄和二百多条纵横交错的防风林带,象绿色的屏障,环抱着田园和村庄;一道道坚实的海堤,抵挡着汹涌的海涛;许多“军民水库”和“爱民水塘”的流水灌溉着大片良田。在这里,军民同心建岛的生动事迹到处传颂。
平潭岛上有个芦洋埔,方圆三十平方公里。过去,这个地方沙丘连绵,风沙滚滚,历史上有过“狂风过处黄沙起,一夜埋没十八村”的悲惨记载。解放后,县委制定了绿化荒沙滩的规划。驻岛解放军和贫下中农一起,从十里外的山上挑来泥土,把一株株树苗栽培起来,营造了七十条防风林带,荒沙滩的面貌改变了。
竹屿港,拥有一万多亩荒海滩。一九七○年,中共平潭县委根据群众的要求,作出了开发海滩的决定。开发这个海滩,要从湖里引水灌溉,这就必须凿通顽石累累的虎头山,开挖一条主干渠。驻岛部队主动承担了这项艰巨任务。他们顶烈日,抗酷暑,劈山开石。经过七天三夜的艰苦奋战,征服了虎头山,开出了一条长一百六十米,深四米,宽六米的主干渠。接着,一支一万四千多人的围海造田大军开向荒滩。军民并肩战斗了两个多月,终于在这盐碱滩上修起了堤坝,开出了农田,种上了水稻和蕃薯。
平潭岛军民围海造田,不仅发展农业和渔业,还建设盐场。他们挖平了三座山,筑起了三条海堤,总长达八百二十五米。现在,一个面积达八千亩的火烧港盐场即将建成。
平潭岛的今昔发生了很大变化。岛上的每一项工程,无一不是军民团结、共同战斗的成果。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