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老园丁 育新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1
第4版()
专栏:

老园丁 育新苗
山东省平度县马戈庄公社庄子大队的年青一代,正在茁壮成长。老一辈看到这种情况,就象老园丁见了百花盛开春满园时一样高兴。
心愿
去年春天,庄子大队新的党支部成立了。晚上,支委们围坐一起,制订长期规划,热烈地谈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远景。这时,书记李培禄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靠谁来实现这个远大的规划呢?于是,纷纷议论开了:“社会主义不是十年八年可以走到头的,咱们这些胡子麻茬的人应当继续起作用,但是光靠咱们是不成的。”“庄稼是一茬顶一茬,革命也得一辈接一辈。”大家越来越感到必须教育培养青年一代,让他们接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班。不然,社会主义的美好远景就将成为一句空话。
他们谈到了阶级敌人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现实的阶级斗争,他们想到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被修正主义分子篡夺了领导权的沉痛教训;想到毛主席关于培养接班人的教导,越来越感到培养接班人就象修理小树,你不好好培养,他就不成材。要培养,就得早下手。于是,他们又认真研究制订出了一个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规划。
育苗
老园丁为培育幼苗而辛勤劳动;老一辈为培养年青一代而费尽心血。
这个大队党支部的七名委员,多是四十岁上下的人。他们清楚地看到,大多数青年生长在新社会,对旧社会的苦没有切身体验,存在着“身在福中不知福,嘴里含糖不觉甜”的弱点,就经常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去年,党支部组织青年们办起了阶级教育展览馆,还多次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青年们讲旧社会的苦。老贫农郭仁祥,旧社会从外地要饭来到庄子。到这里后,妹妹被人骗去卖掉,父亲饿死在炕上。听到这些,青年们都心酸落泪,深受教育。
为了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他们把符合条件的青年吸收入党,精心选拔了一批青年干部。党支部内三十岁以下的党员就有三个,生产队干部中青年干部有三十九名。对于这些党员和新干部,党支部把他们放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锻炼、考验,放手让他们工作。
党支部副书记赵祥环二十七岁,党支部分工他抓“一打三反”。有些人不放心地说: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青年人干个力气活还行,动政策的事可不是闹着玩。”党支部书记李培禄说:“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工作,才干是在实践中逐步增长的。”老干部经常帮他研究政策,分析案情,对有问题的人进行政策教育。
二十六岁的民兵连长、党支部委员李树栋,工作热情高,办法少,老干部就手把手地教。今年春天,党支部把一个二十多人的水利队交给他去带领。开始,他安排劳力不妥当,工程进度比较慢,有人建议另派别人到水利队负责,党支部没有这样做,派了个老干部去给他当参谋,出点子,使李树栋学会了不少发动群众的好办法。
小树有了弯就得直过来,要不,弯弯曲曲成不了大材。青年们有了毛病就得治好,不然,以后接不好革命班。庄子大队党支部对年青一代真正做到严格要求,热情帮助。
女青年赵继红,入了党,担任了大队妇委会主任,就觉得自己已经“差不离”了,放松了思想改造,群众有意见。党支部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党支部的全体同志一起找她谈心,帮她学习毛主席关于
“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指示,她激动地说:“多亏老同志拉一把,不然,总有一天我将陷进泥坑里去。”
老干部们还常说:“我们老一辈要带头做出好样子,让年轻人跟着咱们走。”他们当官不象官,时刻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成天和社员没白没黑地在地里滚。这对青年干部印象很深。
今年春天,外地有人来大队联系副业生产上的事,特地买了饼干送给负责副业生产的党支部委员赵振喜。他坚决不收,并说:“咱们公事公办,不搞行贿收贿。”大队干部们进了苹果园,从不随便摘一个苹果。他们说:“我们吃个苹果事小,对人们的影响可大呀!咱老干部要带个好头。”
成长
庄子大队的青年和青年干部领会了老一辈的心愿,接受了老一辈的培养。
“干革命工作不能挑挑拣拣,一切服从革命需要。”这是庄子大队青年们的志愿。今年春天,党支部派团支部副书记赵风尧,到条件比较差的八队当队长,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来到八队,带领群众学大寨,努力改变生产条件,在大旱之年夺得了丰收。从青岛下乡来的知识青年刘进太,几年来,在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教育下,成了庄稼地里的“好把式”,今年被群众推选为生产队会计。……
喜看今日庄子大队,老一辈象园丁育苗一样精心地培育着青年一代,青年一代象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