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海岛红哨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2
第3版()
专栏:

  海岛红哨兵
在福建前线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有一个远离祖国大陆的小岛。岛上梯田层层,营房成排,哨所屹立,工事密布。英姿焕发的哨兵警惕地守卫在前沿阵地上,保卫着祖国的海疆。
长年驻守在这里的,是人民解放军福州部队某部守备分队的指战员们。
十八年前,当指战员们第一次登上这个小岛的时候,岛上乱石遍地,杂草丛生,井无一口,地无一垄,连棵遮荫的树也找不到。但是,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宁,指战员们意气风发地把这一切困难都踩在脚下。他们支起帐篷安下家,一面站岗执勤,一面开始了建设海岛的战斗。冬天帐篷里灌满了寒风,夏天帐篷里闷热异常。有时,台风暴雨袭击海岛,连续十来天淡水、粮食、蔬菜运不进来。战士们就用脸盆接雨水,用咸水煮黄豆吃。战士们就这样迎着困难,在岛上战斗了一个又一个年头。
第一批登上海岛的老战士、现在是副部队长的唐和,在海岛上整整度过了十八年的时光。他为守岛建岛工作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年夏季,在紧张的国防施工中,他每天带头钻到又闷又热的孔道里搅拌水泥碎石。他不顾汗流如雨,腰酸背疼,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一次,他家里有急事,部队领导三番五次要他回去处理一下,但他却总是舍不得离开工地。后来,领导上只好下了命令,战友们连推带拉地,把他从工地上推上了船。唐和守岛建岛的事迹受到了部队指战员的赞扬,上级领导机关授予他“守岛标兵”的光荣称号。
老一辈守岛战士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带动了年轻的一代。一批批新战士来到海岛后,就象老战士一样,继承和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一次,四班接受打一条通道的艰巨任务。通道口要打在垂直的峭壁上,峭壁下面是怒涛滚滚的大海。战士们用绳子绑在身上,从山顶上吊下去悬空作业,一不小心就有掉进大海的危险。排长庄廷欣和战士方苗灿抢先拴尼龙绳,首先吊到了崖腰。他们一个掌钎,一个抡锤,顽强地向石壁开战,很快打开了通道口。越往里打,岩石越坚硬,有时打一个炮眼,要换七、八根钢钎。班长、共产党员曹祥裕,打钢钎时手臂震得酸疼,掌心脱了一层又一层皮,石粉溅得他满脸满身,和汗水拌在一起,使他成了一个泥人。战士们要替换他,他总是说:“为了把海岛建设成为钢铁堡垒,让我们继续干吧!”四班的战士们就是这样,整整奋战了一年多,打通了通道,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另一次,上级决定在海岛上修建一个码头。这里暗礁密布,地形险要,要修建码头必须首先炸掉水下暗礁。战士们一个个纵身跳下海,在礁石上凿眼打洞。海浪扑在战士们身上,脚站不稳,眼睁不开。礁石上布满了尖利的蛎壳,许多战士脚板被刺破,手臂、大腿上被划出一道道血口,但谁也没有叫过一声痛,一直坚持战斗。一天夜晚,突然刮起了九级大风,海上怒涛汹涌,建设中的码头眼看就要被冲垮。在这关键时刻,战士们奋不顾身地跳下海,手挽着手,筑起一道人墙,和狂风恶浪搏斗,使码头没有受到损失。战士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奋战了五个月,胜利完成了全部工程,还为国家节省了三万多元资金。
守岛战士们还在乱石遍地的海岛上开出一片片荒地,种上了菜。有些地开出来后土层不厚,战士们就利用上下工的时间,把收集到的土一挑挑地捎到地里,离岛外出,回来时也带回一担担土,在海岛上造出了一块块菜地。他们又不断地同台风、海雾、干旱等岛上常见的自然灾害作斗争,使各种蔬菜在岛上茁壮成长,仅今年上半年,就收获蔬菜近十万斤,初步改变了全部副食品都靠大陆供应的状况。
战士们不辞艰辛,日日夜夜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海防。一天深夜,新战士詹德明迎着八级大风站岗。哨所面临波涛滚滚的大海,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人随时都有被卷下大海的危险。詹德明还是第一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站岗,他想到自己多吃一分苦,祖国就多一分安宁,紧紧地握住钢枪,警惕地注视着海面。风越刮越猛,浪越掀越高,海浪不断地向他扑来,打湿了衣服,冷得他直发抖。他没有后退一步,一直与风浪搏斗了几个小时。在海岛高处的观察哨所,这里终年风大雾大,给战士们观察带来很大困难。但是,十多年来,他们没有放过一个可疑的目标,误过一次情况,被上级批准为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一天早上,薄雾笼罩海面,正在值班的班长王开发和另一个战士,从观察镜里发现一条可疑的船只,他们立即引起高度警惕,紧紧盯住不放,并且及时准确地把情况报告给上级,原来这是一条敌人的特务船妄图窜扰我沿海地区。上级表扬了他们这种高度负责的精神,称赞他们是“海岛红哨兵”。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