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理工科教材改革的一点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2
第4版()
专栏:

  理工科教材改革的一点体会
  大连工学院革命委员会
教材改革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任务。几年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理工科教材的改革,一定要遵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正确处理理论同实践的关系,符合学员的认识规律,便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本专业有关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
    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
编写教材要真正贯彻“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必须排除刘少奇一类骗子“左”的和右的干扰。我院《化工原理》教材的编写过程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
最初,教师在大连染料厂工人大学讲授“流化床”一章时,由于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没有肃清,又没有深入生产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基本上沿用了旧教材讲课。近几十年来,流化床这门新的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在石油化工、染料、冶金等生产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可是,教师讲流化床反应器时,却说不出它在染料生产中究竟有何用途;讲流化床操作特性曲线,竟拿不出一组实际操作数据来验证说明。学员问用这个操作特性曲线怎样指导生产,教师也回答不出。
为了重新编写教材,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然而,由于没有彻底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反动谬论,没有真正划清理论脱离实际和在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向理论方面学习的界限,新编的教材又走上另一个极端。教材中用许多章节讲述流化床反应器的实际操作数据和具体结构尺寸,却很少讲设备设计的理论依据,对于设计流化床的三个主要参数,只讲三个结论公式,不讲它的由来和推导。学员死记这类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照猫画虎算出一个数值,弄不清什么是影响最大、最小流化速度的主要因素,不认识流化床内物料运动的基本规律。学员说,这种教材看起来简单,用起来可就困难了。
毛主席教导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事实告诉我们,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对立起来,不利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使学员掌握比较完全的知识。吸取前两次的经验教训,编写《化工原理》新教材的教师,认真地对调查研究得来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注意从石油化工和染料生产中提出流化床的问题;从流化床实际操作状态入手,逐步进行流体力学的理论分析,并加强基本公式的论证和推导;在学员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较详尽地介绍和讲述国内外较先进的生产操作经验和设计数据,最后结合实际进行课程设计。这样的教材使理论和实际比较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要符合学员的认识规律
教学实践还使我们体会到,要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牢固地掌握课程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编写教材时还必须针对学员的特点,符合学员的认识规律。如果忽略了学科内在的系统性,难易倒置,深浅无序,学员就会感到“台阶”高,“跳跃”大,看不懂,不利于自学。
例如,《水利工程测量》教材,批判了过去那种迫使学生死背硬记成套的仪器使用、成堆的测量方法的旧体系后,根据水利工程地形测绘的生产实际,讲述各种基本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但是,没有针对学员的特点,一开始就把实际生产的测量过程原原本本地搬到书本上来。第一章讲测量一个测区的“控制网测量法”,用很多篇幅讲述复杂的测量计算,控制点的选择、精密仪器的使用,最后才讲局部的简单的“碎部测量”。学员反映听不懂。毛主席教导我们,人们的认识总是“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教材开始就讲整体的复杂的测量,尽管它抓住了重点内容,既切合生产实际,又未削弱基本理论。但是学员的认识却不能一下就达到这样的广度和深度。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一口是吃不成胖子的。因此,教材的内容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教师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提高认识后,在组织教学和修改教材时,便首先从一种常见的“碎部测量”讲起,待学员有了初步测量知识,熟悉了基本仪器后,再扩大测量面积,引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员明确,进行整体测量如果仍然用“碎部测量”方法,必定造成很大误差,达不到工程要求,从而十分自然地提出“控制网测量”方法。掌握了这种一般的测量规律之后,再分别讲各种特殊的“碎部测量”。这样组织教材比较符合学员的认识规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