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配套不配套 效果大不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3
第2版()
专栏:

  配套不配套 效果大不同
江苏省江都县武坚公社党委认真总结治水经验,搞好农田水利配套,使水利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今年,在遭受严重雨涝灾害的情况下,全公社粮食总产仍比去年增产三百五十多万斤。
武坚公社处在里下河地区,低洼易涝,粮食产量一直很低,虽然年年搞水利,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涝的问题。通过批修整风,公社党委切实改进了领导作风,他们带着“为什么年年治水治不住”这个问题,到各个大队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中,对比花南、花北两个大队治水的实践,公社党委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两个大队一河之隔,条件基本相同,但是,采取的治水措施不同,效果也不同。花北大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农田水利配套,兴建了一座排灌站,遇旱能灌,遇涝能排,提高了抗灾能力,从一九六六年以来,年年增产。花南大队由于只注意加高圩堤,解决挡水的问题,没有解决排水问题,雨涝发生,即被动应付,从一九六七年以来,年年减产。
从这两个大队的对比中,公社党委认识到年年治水治不住的重要原因是搞水利的指导思想有片面性,工程不配套,不少大队有了电却不办排灌站,依赖上级临时调机器支援。这样,圩堤修得再高也是个“虚胖子”,一遇大雨便积涝成灾。公社党委弄清情况后,总结和推广了花北大队以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有重点地抓好水利工程配套的经验。去冬今春以来,发动群众大挖排水沟,扩大积水出路;同时,兴建六座电力排灌站,增加的排灌动力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初步实现了水利配套,达到了“挡得住,排得出,走得快”的要求。  今年六月下旬到七月上旬,正当早稻分蘖的时候,连降六次暴雨,总雨量达三百五十毫米。在这严重的雨涝灾害面前,这个公社充分发挥水利配套工程的作用,日夜排涝,取得了抗灾斗争的胜利。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