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群众创造力的一曲凯歌——记河南安阳县人民艰苦奋斗兴建跃进渠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3
第2版()
专栏:

  群众创造力的一曲凯歌
  ——记河南安阳县人民艰苦奋斗兴建跃进渠的事迹
安阳地区的西部山区,又一个引漳工程——安阳县跃进渠总干渠胜利建成了。这条渠道有八十里长,盘绕一百二十多个山头,飞跨二百多条沟涧,穿过全长三十二里的五十九个隧道、涵洞。这是安阳县人民在林县人民修筑红旗渠的革命精神鼓舞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成果。
安阳县西接太行山,东连广阔平原,山丘地区占全县总面积一半以上,山区耕地占全县耕地的三分之一。漳河沿着县境北部边缘滚滚流过,千百年来,它只是给东部地区带来无穷水患,从没浇过山上一分田。安阳县革命委员会一诞生,就决定修建跃进渠。广大民工意气风发地投入了“重新安排安阳河山”的战斗。林县人民和有关方面的群众、干部也给他们以有力的支援。
    征服流石坡
流石坡,是总干渠必经之路,它面临滔滔漳河,背靠险峻的“羊虎寨”主峰,山高坡陡,石层混杂。当渠线穿过山腰时,出现了连续不断的大面积滑坡。成千上万斤重的大小石块,夹杂着粒土细砂,象遍山瀑布飞奔而下,烟尘滚滚,山摇地动,给施工带来了特殊困难。但它没有吓倒许家沟公社、蒋村公社六个大队的民工,他们说:“干革命,不能躲着艰险找保险;为了多快好省地修好渠,就是刀山火海也要冲过去!”
施工不久,困难接踵而来。许家沟公社南子针大队四十六米长的渠槽刚挖成,一夜间便被山坡上滚落下来的乱石填满了。他们废寝忘食、日夜奋战,把砂石全部清除干净。可是,渠墙还没有垒好,渠槽又被乱石填满了。这时候,山坡上骤然裂开七条大缝,有一段山腰倾斜着向下溜了九米三。整个流石坡工程五百六十六米长的渠槽,全都变成了山坡。有人说:“流石坡,烂石窝,挖的没有流的多。”在这里施工的广大干部、民工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摸索和掌握流石坡的滑坡规律,很快认识了这个“怪物”的特点和脾气。为了解决挖与流的矛盾,他们将原设计的明渠改为拱砌涵洞,并采取了一连串措施对付滑坡:风雨天事故多,就突击搞备料;雨后易滑坡,就及时登坡除险;在严重滑坡工段,采取上削、下挖、腰间小炮崩的办法,因势利导,使险石及早下泄。仅一次大削坡,就挖除乱石五万多立方米。民工们快清基、快垒砌、快起拱、快造坡,防止了滑坡淤塞,涵洞迅速延伸。然而,施工中险情变化多端,意外情况常常出现。蒋村公社双全大队的拱砌任务只剩下六十米时,又发生了一次严重大滑坡,二十天内连续淤塞渠槽六、七次。最后一段十八米的渠线刚刚拱起,还没有来得及搞人造坡,就被坡上飞腾咆哮的巨石砸塌了,铁拱胎也被砸扭了,砂石淤得比渠槽还要高。民工们把这坏事变成好事,不用铁拱胎,而在淤满渠槽的砂石上搞拱砌,把最后一段涵洞拱了起来。曾经被认为不可逾越的流石坡,就这样被民工们征服了。
    飞架大渡槽
走进悬崖陡壁的跃跤沟,昂首了望,会看到一道石砌彩虹,高挂天空。这便是总干渠上的第一座宏伟建筑——群英大渡槽。它西起老爷山,东蹬石门崭,长七十米,高三十二米。石拱空腹式结构,单孔净跨五十米。
建设这样高的石拱渡槽,必须搭好拱胎。据计算,需木材五百立方米;而指挥部只有木材二百五十立方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民工们就地取材,用开山崩下的片石堆成半截石拱胎。
建设渡槽最要紧的一道工序是上拱石,这道工序万一出了问题,整个工程就将前功尽弃。为此,公社施工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诸葛亮会”,征求群众意见。根据民工建议,将拱石统一编号,在拱胎上划线定位,分组施工,对号入“座”。经过两天两夜的紧张战斗,便把六百二十五立方米、重一千五百吨的六千三百多块拱石按计划送上了拱顶,胜利完成了这座大渡槽三层拱石的合龙任务,保证了渡槽工程的按时竣工。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不但能够用土法架起石拱大渡槽,而且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架起钢筋水泥大渡槽。位于沙湾沟的“东方红”大渡槽就是其中一例。
这座渡槽凌空飞越沙湾沟南北两个山头,长一百一十八米,高四十七米,单孔净跨六十四米。架渡槽的任务交给了曲沟公社的曲沟、北曲沟、灯塔、南固现四个大队。起重部件机械加工,也由公社、大队修配厂负责。
为了解决难题,施工领导小组的干部、技术员、民工代表,学习了外地经验,结合本地情况,绘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双曲拱薄壳渡槽的蓝图。
吊装拱肋,要把一节节八、九吨重的拱肋,吊到十五层楼高的空中,并使它们按设计联接合龙,需要一套起重设备。只干过几年起重活的共产党员张金瑞,和曲沟大队民工、共产党员刘大买,主动承担了制造起重设备的任务。他们边搞模型试验,边施工,经过六十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使一座高达五十二米半、重二十吨的老杆,和一根高五十一米半、重十六吨的灵机把杆,耸立在渡槽一边的沙湾沟中。
时隔不久,四条十六节巨型拱肋,就在一片欢呼声中胜利合龙了。
    凿穿几座山
登上县境西部群山的制高点南天门,向北眺望,只见奔腾的漳河西岸,山峰直立,起伏连绵,高耸入云。滔滔的漳河水,按照安阳人民群众的意志改道,从这些山峰的肚子里通过。
在这一连串山峰的最北端,是全渠有名的险要工程——一千二百零四米长的三里湾隧洞。这个洞有十六个出入“旁洞”,全部凿在面临漳河的悬崖绝壁上。下看二百米悬崖,漳水滔滔;上望三百米石壁,白云缭绕。担负施工任务的蒋村公社四合大队的英雄民工,在老支书李厚法的带领下,腰系绳索,凌空打钎放炮。激战两个月,一钎钎打,一炮炮崩,在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近乎垂直的石梯,作为上下的通途。人们称这为“上天梯”。象这样的“路”,全公社共开了八条,总长五千六百米。工程所需各种物资,一包包炸药,一袋袋水泥,一筐筐石灰,都要爬五百多米高的“感冒岭”,下三百米石梯,才能送进出入隧洞的“旁洞”。可是,千难万险吓不倒修渠的英雄好汉,他们胜利地战胜了艰险,将这条隧洞需要的水泥、炸药、石灰等,全部用双肩扛进了洞内。
另一个隧洞——向阳洞,长一千一百八十米,洞身不能开“偏窗”,能打成的天井也很少。随着洞身不断前进,通风排烟成了工程进展的重大障碍。当隧洞掘进到百米以上时,放炮后,烟雾长时间排不出来,广大水利战士扯起床单、单衣,煽风驱烟,坚持施工。当隧洞打到三百多米时,排烟更加困难。掘进面上,空气稀薄得马灯点不着;手电也昏暗得照不了一尺远。都里公社五个大队的英雄民工,无所畏惧,迎难而上。
东水大队组织了突击队,他们在昏暗、闷热的隧洞内坚持打钎、套炮、装药,点燃导火线。一队刚退出,另一队马上冲进去。在英雄民工的铁锤钢钎下,向阳洞终于被凿穿了。
十月二十五日,跃进渠上红旗招展,满山水声满山笑,满山欢乐满山歌。“跃进渠通水啦!跃进渠通水啦!”广大群众纵情歌唱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齐声欢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随后,民工们带着胜利的喜悦,继续投入修建东干渠和南干渠的新的战斗。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在安阳县水利工地上  本报通讯员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