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精心培育革命后代的老户长——记共产党员李祥林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4
第4版()
专栏:

  精心培育革命后代的老户长
  ——记共产党员李祥林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事迹
六十多岁的共产党员李祥林,是吉林省榆树县前进公社进步大队知识青年集体户的贫农户长。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他满腔热情地做再教育工作,被群众誉为“精心培育革命后代的老户长”。他这个集体户里的几十名下乡知识青年,经过三大革命运动的锻炼,有两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二十一名加入了共青团,八名被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贫下中农应该挑起再教育这副重担。”
一九六八年,知识青年刚下乡那阵子,样样觉得新鲜,一个个干起活来,都有个虎实劲儿。可是过了一些日子,那股欢势劲就没有了,出工的少了,闹不团结的多了,屋里也弄得乱七八糟的,还有的三天两头往长春跑。
集体户的变化,引起了党支部领导和贫下中农的注意。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原来是本屯的一个富农分子,暗地里造谣破坏,妄图搞垮集体户。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在社员大会上批斗了这个家伙,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斗争教育课。这件事也使李祥林领悟到:在培养接班人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毛主席让知识青年到农村来,就是为了把他们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咱们贫下中农应该挑起再教育这副重担。在支委会上,他向党组织诚恳提出,让自己到集体户去带这帮小青年。大家赞同地说:“老副支书,你从土改到现在,一个心眼跟着毛主席干革命,一直是老模范,做这个工作是再合适不过了”。
晚上回到家里,他把党支部的决定告诉老伴,老伴说:“你在队里又是喂猪,又当保管,现在又要去当户长,真是老电线杆子,挂的线(衔)越来越多了。”李祥林回答说:“为了教育好后一代,只要我这棵老电线杆子不倒,线再多也得挂!”
    “宁可把心操碎,也要把这帮青年教育好!”
李祥林这个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自从担任集体户户长以来,他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关怀青年一代的成长”的教导,身不离集体户,心不忘小青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精力完全花费在再教育工作上。
有一年春天,集体户烧柴发生了困难。有的生产队主动提出,给青年们送些柴禾。李祥林认为:这柴禾咱贫下中农供得起,可是这样做对再教育工作不利。咱们决不能让知识青年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于是,他组织青年们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教导,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先进事迹,对他们进行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青年们一致表示,要自己动手去拣!在老李的带领下,青年们春天拣的柴禾,一直烧到深秋。通过具体事实的教育,集体户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风气,改变了刚建户时的浪费现象。过去旧鞋破衣裳满屋扔,撒米丢馒头不在乎。现在衣服破了自己补,鞋子坏了自己修,盆子漏了自己焊,缺筐少篓自己编。一到春天,他们就种上菜园子,四季样样蔬菜吃不完。他们还养了猪、羊、鸡、兔。贫下中农称赞说:“老户长带出的青年人真会过日子!”
在工作实践中,李祥林注意对知识青年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理想、前途的教育,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知识青年小李,爱打架骂人,自由散漫,不好好劳动。有人说:“这小青年是瞎子闹眼病——没治了!”可李祥林却不这么认为,他分析:小李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本质是好的;只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他的缺点和错误是可以克服的。于是,老李主动接近小李,经常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引导他回忆家史,启发他提高阶级觉悟。小李有了微小进步,老李就肯定;思想上出现了反复,就及时进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小李终于转变了。他不仅团结同志好,劳动出勤满,还当了集体户的保管员,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招工招生之后,户内部分知识青年思想上产生了波动,转弯抹角想回城。李祥林抓住这种思想苗头,组织他们反复学习知识青年的好榜样邢燕子、侯隽等人的先进事迹,在集体户开展了“什么是革命青年的理想和前途?”的讨论,批驳了“读书做官”、“下乡镀金”、“变相劳改”等反动谬论,绝大多数青年都能正确对待走与留的问题,进一步树立了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去年一次招工时,集体户里青年们都互相推荐,正确对待这个问题。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李祥林经常组织青年们学习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并且建立了必要的学习制度。几年来,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五篇哲学著作,注意用唯物辩证法指导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为了把这帮青年教育好,李祥林还带领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经受锻炼,参加“一打三反”运动,组织业余文艺宣传队为贫下中农演出,帮助社员们学文化,办土化肥厂,搞科学种田,使青年们锻炼了思想,增长了才干。
进户以来,李祥林始终和青年们吃住在一起,学习劳动在一起。集体户几十个青年的情况,他都刻在自己的脑子里。每个青年的脾气秉性,家里有几口人,家长干什么工作,对他有啥影响,老李都了解得一清二楚。谁有个头痛脑热,磕磕碰碰的,他都热情去照顾。谁有个什么困难,他都想法去解决。谁思想上有了疙瘩,他都主动去谈心。每年除夕,他总是在集体户里和青年们一起活动,讲村史家史,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使每个春节都过得有意义。
“老李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集体户里,浇灌在我们身上,可他对自己家里的事,却很少去考虑!”这是进步大队的知识青年对他们的老户长的评价。社员们看他日夜辛勤操劳,都关切地说:“老户长,你可得注意身子骨啊!”李祥林笑了笑说:“毛主席让咱贫下中农教育知识青年,咱宁可把心操碎,也要把这帮青年教育好!”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