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5
第2版()
专栏:

  加强农业科学研究
  任为农
加强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是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毛主席历来重视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早在一九三四年毛主席就明确指出:“为着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各地组织小范围的农事试验场,并设立农业研究学校和农产品展览所,却是迫切地需要的”。建国以后,毛主席又亲自制定了农业“八字宪法”,提出了科学种田的纲领。一九六二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指出:“特别是要注意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党对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较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促进了群众性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几年来,在农、林、牧、副、渔等方面,较大的科研成果就有三百多项。作物育种和杂交优势的利用,取得了不少成绩,水稻矮秆良种、小麦抗锈品种以及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等已大面积推广。提高土壤肥分的细菌肥料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较快。盐碱、红壤等低产田土的改良和固沙造林等方面,也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农田基本建设和耕作栽培技术的发展,耕作制度正在发生变化,南方的一年三熟制和北方的一年两熟制以及间作套种经验,正在因地制宜地推广。农业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也有了发展。所有这些,都对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给农业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课题。我们必须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研究,使它更好地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迅速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农业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研究,迅速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有显著成效。比如已经大量推广的杂交高粱,产量一般比原有品种增长一倍以上;正在使用的“五四○六”菌肥,增产效果一般在百分之十左右。可见,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同发展农业生产的关系极为密切。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加强对种子、肥料、土壤、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农田水利、农业机械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都是当前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农业所必需的。我们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农业生产是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苦工作。要取得这项工作的自由,就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探索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农作物是有生命的机体,其生长与发育有着自身的规律性,并随着自然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特性,就是在同一个地方,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于肥料、阳光、水分等方面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我们通过农业科学研究,不断揭示农作物的特点和生长的规律及其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运用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去改造自然条件,改进栽培方法,改变作物品种的性能,从而就能在农业生产中逐步争得更大的自由,就能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满足社会的需要。
毛主席说:“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三项伟大革命运动”。不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就没有抓住纲,就不能从路线上分清是非,就不能振奋人民的精神面貌,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也是搞不好的;抓紧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还要努力促进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发展,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要全面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抓好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同时,抓好农业科学的研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村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毛主席指出:“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农业科学研究也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离不开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
充分发动群众,大搞为革命进行科学种田的群众运动,这是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开展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经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农业科学本来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亿万农民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这是农业科学发生和发展的源泉。离开农民的生产实践,就没有农业科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激发了他们向科学领域进军、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第一个大量推广的矮秆水稻良种“矮脚南特”,是广东省潮阳县农民选育成功的;水稻小苗带土移栽的新技术,是浙江省缙云县农民创造的;农民科学家姚士昌,对花生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提出了“清棵蹲苗”等先进栽培技术,解决了当地花生增产的关键问题。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科学,人民群众是科学实验的主体。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群众路线,大搞群众运动,农业科学才能较快地发展。
在广大农村建立干部、群众、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是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的一种好形式。这种“三结合”的实验小组,来自群众,紧密联系生产斗争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既有利于科学知识的普及,又有利于集中群众智慧,发掘群众的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广泛地建立“三结合”的农业科学实验小组,逐步形成县、社、大队、生产队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必将大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湖南省华容县,从县到生产队层层建立“三结合”的科学研究组织,广泛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搞了二百多个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取得了成绩,促进了生产。充分重视群众的科学实验活动,总结和推广“三结合”实验小组的经验,帮助他们培养技术骨干,提高技术水平,改进必要的试验条件,这是我们应当予以注意的。
“三结合”的科学实验小组,要特别注意吸收老农和知识青年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许多老农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有熟练的生产技能,深知农作物的习性和当地的自然状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热爱集体生产劳动,这是他们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他们有文化,有干劲,“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是农村进行三大革命运动的一支有生气的力量。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只要善于把他们组织起来,鼓励他们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为革命钻研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参加科学实验活动,帮助他们把书本知识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就能使农业科学研究出现生气勃勃的局面,就能使他们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作出贡献。
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各级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的专门机构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是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加强农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指出:“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建立和改进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的机构”,“使农业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我国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的专门机构,是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广大革命的农业科学技术人员是发展农业科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忽视专门的农业研究机构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是错误的。我们要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的同时,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政策,加强专门机构的整顿和建设,适当地充实人力和设备,使他们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农业服务。
农业科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能不能正确地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执行什么科研路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广大科技人员批判了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联系实际,联系群众,从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在农业科学实验中作出了可喜的成绩。近几年,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上的许多成果,象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许多优良品种,防止马铃薯退化的有效方法,家畜电针麻醉法等,都是专门机构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经验证明,只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坚持对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进行路线教育,他们是能够有所发明创造的。我们应当积极帮助广大农业科学技术人员,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科研路线,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认真改造世界观,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走又红又专的道路,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作出贡献。
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专门机构的科学实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群众性的科学实验,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能及时反映生产的需要,便于集中当地农民的经验,是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机构通过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把群众中十分宝贵但是比较分散的经验,集中起来,分析研究,总结提高,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然后再回到群众中去,这就更加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更加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
随着农业生产和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的发展,专门机构的任务不是越来越轻,而是越来越重了。既要总结和推广群众中的先进经验,又要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探讨;既要重点研究当前生产中提出的问题,也要注意对长远发展需要的课题的研究。不断进行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累科学技术资料,组织学术情况的交流,有计划地研究国外的先进技术等等,这些也是专门机构所必须承担的。应当了解他们的情况,研究他们的问题,注意为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任何一项研究成果的产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农业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有生命的物质,而且有的生长期较长,要认识其本质、掌握其规律,就更需要经过长期地、艰苦地努力。“许多时候须反复失败过多次,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才能到达于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在农业科学研究中,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对待科学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一遇失败就不加区别地全盘否定,这是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对于学术上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科学的实践和广泛地讨论去解决。各级农业科技主管部门,应当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认真加强对农业科学研究的领导,根据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明确农业科学的奋斗目标,并给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以促进农业科学研究的发展。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二年第十二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