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群众越有困难 越要办好合作医疗 大榆树大队坚持办合作医疗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6
第2版()
专栏:

  群众越有困难 越要办好合作医疗
  大榆树大队坚持办合作医疗的调查
有困难要不要办?
一九七一年,吉林省伊通县大孤山公社大榆树大队由于普遍遭受自然灾害,粮食减产,给集体经济和社员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这时,有人提出:“明年合作医疗不能办了,各生产队和社员生活都有些困难,资金恐怕收不上来。等农业丰收后再办吧。”
“农业遭灾减产,群众生活有困难,合作医疗到底要不要办?”大队党支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中,大家回顾这样两件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一九六二年,在国民经济出现暂时困难时期,群众靠个人的力量很难抵御疾病,经常有人找大、小队干部借款,给家里人医伤治病。这一年,只是群众治病,就欠生产队、大队、公社信用贷款和国家银行贷款三千五百多元。贫农女社员秦玉文,患风湿性关节炎八年,先后进过许多医院,花了近千元,后来因经济困难,无力坚持治疗,最后连路也走不了,并连累了全家。一九六九年合作医疗成立后,赤脚医生、卫生员天天坚持给她针灸,服用中西药,经过一年的精心治疗使她逐渐恢复了健康,爱人当了生产队长,孩子们也重新上了学。面对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大家深有感触地说:“合作医疗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群众越是有困难,我们越要发扬阶级兄弟互助互济风格,把合作医疗办好,保证群众健康。”
经过讨论,大队党支部进一步明确了办合作医疗的意义,决定坚持办下去。他们带领赤脚医生、卫生员深入各生产队和社员家庭,广泛宣传合作医疗的意义,群众坚持办好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更高了,大家自觉地克服了缴纳合作医疗资金的困难。第四生产队靠近山区,群众结合发展副业,大人、小孩积极编席,打柴,采药材,交齐了合作医疗款。
    资金少怎么办?
用较少的资金怎样才能满足群众防病治病的需要呢?大队党支部带领赤脚医生、卫生员到兄弟大队,学习用针灸和中草药为群众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回来以后,大队干部又亲自带领赤脚医生、卫生员垦荒,自种中草药;组织卫生人员大力开展新针疗法,积极采集中草药。每到中草药成熟旺季,发动群众下田带把刀,抽空采把草。一年来,他们自种、自采中草药五十多种,六百多斤。
为了充分发挥中草药的作用,赤脚医生、卫生员反复深入群众,结合防病治病,广泛搜集群众中的土验方,调查当地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自制中草药。他们调查发现,关节炎、气管炎、胃病和外伤较多,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在党支部支持下,和患者密切配合起来,利用土方、土法精心炮制中草药,使许多患者得到满意治疗。一队贫农社员孙喜山患慢性腰腿疼多年,不能坚持参加劳动。赤脚医生综合了中西医的医疗经验,把当归等中草药制成复方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很快就给孙喜山治好了。
一年来,这个大队赤脚医生、卫生员,结合医疗实践,先后将自种、自采的中草药,加工成三十八种丸、散、膏、酊、注射液,对解热、镇痛、消炎等起了很好的作用,使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都得到比较有效的治疗,也为合作医疗节约了大量资金。
    老病号该不该管?
这个大队有四名久治不愈的老大难病号。有的干部认为,这几个人都是“老药包子”,常年要打针、吃药。合作医疗究竟管不管这些老病号?大队党支部深切地感到,这些老病号都是阶级兄弟姐妹,生活上又有困难,合作医疗一定要管。于是,他们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对四名老病号实行分工包干,千方百计给他们治疗。贫农杨大娘患肺气肿多年,经常心慌、气短、全身浮肿,分工给她治疗的赤脚医生刻苦学习医疗知识,并到群众中寻方找药,用草药山豆根等制成注射液,经过连续治疗,她心慌、气喘有了显著好转,但浮肿不见消退,赤脚医生又用中草药煎汤,坚持给她服用,使她逐步恢复了健康。
为了切实解除群众的痛苦,大队党支部还决定,对一些本大队不能解决的急病和疑难病患者,随时负责转送上级医院治疗,医疗费用由合作医疗报销。七队贫农社员李起,一次患胃溃疡穿孔,大队赤脚医生决定立刻转送上级医院抢救,住院治疗二十多天,花了九十多元医疗费,全由合作医疗报销。群众说:“有了合作医疗,群众健康有保障,社员生活更牢靠。”
一年来,这个大队不仅治好了四名老病号,还送上级医院治好九名需要动手术的患者和疑难病患者。社员在外地治病、买药共花一百九十多元,全部报销后,合作医疗总资金还结余百分之四十左右。由于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抓革命、促生产干劲十足,连续战胜了旱、虫、冻等自然灾害,农业收成好于往年。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