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家底厚也要勤俭办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6
第2版()
专栏:

  家底厚也要勤俭办医
山东省平度县青杨公社东五甲大队,是一个山区小村,从一九七○年下半年开始,办起了合作医疗。
刚开始办合作医疗时,大队党支部觉得,这几年集体的家底越来越厚,社员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由社员交一定的医疗基金,缺额部分从大队副业收入中解决,办好合作医疗一定不成问题。可是,不到四个月就把五个月的合作医疗资金用完了。面临这种情况,党支部广泛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在一次贫下中农代表和赤脚医生会上,贫下中农一针见血地指出:“路线是个纲,办合作医疗不能光在钱上、制度上打圈子,得多在自力更生、勤俭节约上想想门道啊!”群众的这一批评,对党支部触动很大。他们回忆了本队艰苦创业的历史:一九五五年办初级社时,粮食亩产不到二百五十斤,社员得吃国家统销粮,贫下中农发扬了自力更生精神,勤俭办社,到一九五七年,开始出售余粮给国家。一九六四年,贫下中农开展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凭着自己的双手,凿石填沟,苦干三个冬春,粮食跨过《纲要》,集体经济大发展。大家说:“过去咱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办起了合作社,走上了人民公社共同富裕的道路;今天咱靠‘自力更生’,努力发掘中草药,也一定能把合作医疗办好。”
这个大队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解决“重西药、轻中药”的思想,利用土方、土药治病。开始,有人看不起中医草药,赤脚医生就一面向群众宣传中医草药能治病的道理,一面广泛搜集、使用土、单、验方和土药治病,用事实进行宣传教育。做到了花钱少,能治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两年来,他们共搜集土、单、验方一百多个,使用二千多人次,节约合作医疗费达三百五十余元。
二、坚持自采、自种药材,自制药物,解决药源问题。随着中草药群众运动的开展,中草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赤脚医生和卫生员便轮流值班上山采药,还利用场院边、水道旁、果树下等空闲地,自种药材六十多种。两年来,这个大队共采、种药材八千七百多斤,除满足自用外,卖给国家八千多斤,价值二千一百余元。当地没有的药材,他们还到外地引种。在制药过程中,他们虚心向当地老药工请教,很快地提高了技术。两年来,共制做丸、散、膏、片、酊、针剂等六十一种,节约药费达二百四十余元。
三、教育干部群众节约用药。自采、自种药材,使干部和群众深知每一剂药的来之不易,都能做到遵守医疗制度,尊重医生意见,有病尽量不吃贵药。党支部副书记张连国,今秋带领社员打井,扭伤了腰,他让赤脚医生找了个偏方,只花了几分钱就治好了。他说:“能为集体节约就尽量节约。”
四、因陋就简,勤俭办事。两年来,这个大队卫生室从医疗器械到一些常用设备,坚持做到可买可不买的一律不买,能少买的不多买,因陋就简,节约办事。制药室的三个水缸是从大队果业组拣来的破缸,自己动手锔起来的。没有药橱,自己动手脱坯垒台子,缝些小纸盒盛药。只这一项就节约资金三百多元。卫生室记账用的账本,是生产队的账本剩页积起来订成的,两年前自制的两枝蘸水笔杆至今还用着。
东五甲大队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办医,使社员减轻了负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两年前,这个大队群众治病,每年要花一千五百多元,平均每人将近三元。现在,全大队每人每年用的药费不到一元,合作医疗越办越好。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