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坚持深入基层 虚心向群众学习 酃县县委与群众同甘共苦建设山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6
第3版()
专栏:

  坚持深入基层 虚心向群众学习
  酃县县委与群众同甘共苦建设山区
新华社长沙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电 中共湖北省酃县县委领导成员坚持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加强了县委的思想建设,推动了山区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酃县是井冈山革命老根据地的一部分。酃县新县委成立后,为了带领全县人民不断前进,把发扬当年工农红军“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的光荣传统,作为县委思想建设的重要课题。县委平时除留一名成员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他成员都坚持深入基层,结合实际认真读马、列的书和毛主席的书,从群众中不断吸取政治营养。县委还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保证县委成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群众之中。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县委成员自觉地与群众同甘共苦,满腔热情地向群众学习。新到这个县工作的一位县委副书记,经常不辞劳累,穿山访寨,学习群众的实践经验。今年春天,酃县遇上罕见的寒潮,正在水口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抗寒保苗的这位县委副书记,听说沙仙顶上盐池大队抗寒保苗搞得很好时,立即顶风冒雨一连走了三十多里山路,爬上海拔一千多米的盐池,同群众一起总结抗寒保苗的经验,向县委作了汇报,使盐池的经验及时得到了推广。
酃县县委成员通过深入基层,虚心向群众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带领群众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酃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为了寻找迅速改变全县农业生产面貌的途径,一九七○年秋天,县委组织了三个调查组,由县委领导成员带队,分头深入到边远山区,先后调查了六十六个生产大队,看到全县扩种双季稻的潜力还很大。县委书记在沔渡公社上村生产队看到,这个海拔六百多米的山区生产队,全队三百零六亩水田,分成大小九千多丘,挂在二十八条冲沟里。过去粮食作物亩产量只有二、三百斤,一九六四年以来,这里贫下中农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战天斗地夺高产,到一九七○年粮食亩产就跨过了《纲要》,而且种的二十多亩双季稻获得了亩产一千二百多斤的优异成绩。这年冬天,县委就组织县、社、队各级干部分期分批地到上村生产队办学习班。他们重温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井冈山的斗争》,认真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并且请上村生产队的贫下中农介绍扩种双季稻的经验。大家边看边学边议,深受教育。各级干部回去后纷纷深入基层,依靠群众,在全县掀起了建设山区的热潮。一九七一年,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由原来的四万九千多亩扩大到九万八千多亩,当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六。
这个县三分之一的水田是冷浸滂湖田,由于长期泉水冷浸,泥温低,酸性重,肥料难分解,又易流失,不利于水稻的生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县委领导成员又亲自带头到三河公社横江生产队、沔渡公社寨下生产队等地,同社员一起参加改造冷浸滂湖田的实践。寨下生产队有一丘五亩一分大的路边田,田里有滂湖坑二十九个,群众称它是“米筛眼田”。县委书记为了解剖这只麻雀,数九寒天,和队干部、社员一道,赤着脚往泥里钻,顺藤摸瓜,把一个一个滂湖坑的情况摸清楚,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治理。这丘田经过治理后,今年改种双季稻,仅早稻一季就亩产七百零七斤。县委及时总结推广这些生产队的经验,从去冬以来,在全县广泛地开展了改造冷浸滂湖田的活动,为进一步扩种双季稻创造了条件。今年全县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到十二万五千多亩,仅早稻一季的产量就比去年早稻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