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棉船公社喜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6
第3版()
专栏:

  棉船公社喜丰收
在浩浩长江上,有一块四面环水的绿洲,原名八宝洲,是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一个地点。八宝洲,象长江上一艘破浪前进的大船,洲上盛产棉花,所以人们又叫它棉船。
棉船人民公社属彭泽县,是江西省植棉先进单位之一。十年前,这里的贫下中农提出“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的响亮口号,年年给国家贡献又多又好的棉花。今年,这里的棉花又大幅度增产,到十月底,已售给国家皮棉二万四千七百多担,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十六,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棉船公社今年种有四万零四百亩棉花,是历史上植棉最多的一年。公社党委强调要做到大面积平衡增产。这个公社的光明大队党总支书记徐积连,是全省植棉模范。他们大队十几年来平均亩产皮棉一直在百斤以上,可就是第七生产队的产量比较低,平均亩产只有七、八十斤。为了帮助他们赶上来,徐积连亲自到七队蹲点。他鼓励队干部说:“国家建设需要棉花,我们要胸怀全局,努力多作贡献。”七队有困难,他一个一个帮助解决。突击播种时,七队劳力不足,徐积连就动员别队来支援。第一生产队的社员说:“一队增产不算多,队队增产才算多。七队有困难,我们就要帮。”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他们马上派人带着牛、犁、水车来支援,使七队适时完成了播种任务。徐积连还亲自带领大队企业人员帮助七队锄草,消灭草荒。七队的社员和干部十分感动。他们同心协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今年也终于获得了亩产皮棉上百斤的可喜成绩。
八月初,满地的棉花枝叶茂密,结桃累累。在金星大队村前的棉田里,竖立着一盏氦气灯,这是公社党委书记魏友生用来观察虫情、指挥灭虫的诱蛾灯。每天早晚,他都要到灯前来察看。三日凌晨,发现灯下水缸里三代棉铃虫的蛾子猛增,比县里预报的盛发期提前。他顾不得吃早饭,立刻查看了九个生产队的九百株棉花,每百株都有虫卵百粒以上。就在这同时,全社十一个大队都向公社告急:“发现了蛾子!”“发现了卵块!”“发现了幼虫!”四代棉铃虫的盛发期提前到来了。当晚,公社党委作了紧急动员。第二天,一场紧张的灭虫战斗全面展开了。全公社出动一万多人,四千多部喷雾器,在棉田里撒开了天罗地网。入夜,田野里点燃起万盏灯火,诱杀蛾子。社员们又出谋献策,提出了好几种灭虫办法。连老人和小孩也都上阵摘卵块,捉虫子。经过七天奋战,全公社一举取得了灭虫的胜利。棉桃长得丰满喜人。
收花的季节来到了。棉船公社四万亩棉田里白花花一片,丰收的景象令人振奋。可是天不助美,秋雨连绵,给收花、晒花造成了很大困难。社员们响亮地提出:“雨缝里抢花!”天稍一放晴,他们就出动抢收。升洲大队第一生产队女共青团员钱荣花,腰间系着六个收花袋,眼灵手快,一天收花一百三十多斤,还做到好花、次花分袋装,连掉在地上的一朵花也拣起来。
秋雨被战胜了,棉船公社的棉花做到了丰产丰收。社员们喜气洋洋,把丰收的棉花卖给国家。在通往收购站的大道上,满载新棉的牛车、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