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富饶的戈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7
第4版()
专栏:

  富饶的戈壁
在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巍峨的博格达山下,出现了一排排整齐明亮的住房,一座座坚固适用的畜棚畜圈。滚滚畜群,袅袅炊烟,人欢马跃,气象万千。这就是不久前定居在这里的博格达乌拉公社白音杭盖生产队。这个队的牧业生产连续三年稳定增长。今年遇到了大旱,仍然获得了牲畜纯增百分之十一点二的好收成。
    当大自然的主人
白音杭盖,意思是富饶的戈壁。这个名字多么吸引人!但是,在过去,由于封建王公、贵族、牧主的残酷压榨统治,广大贫苦牧民在饥饿线上挣扎。一顶不能遮风蔽日的破毡包,成年东迁西徙,逐水草而居。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牧民,祖祖辈辈以来,多么盼望着有一天能住进暖和的房子,过着安定的生活!
解放以后,各族贫苦牧民在政治上翻了身,走上了人民公社的金光大道。随着集体经济的发展,生活也象芝麻开花——节节高。
跨入七十年代以来,生产队党支部深入开展了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狠批了刘少奇一类骗子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牧区特殊论”,认真落实“以牧为主”的生产方针,大大调动了广大社员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党支部成员跑遍了队里的每一处草场,深入调查,听取贫下中牧对建设草原的意见。对水井布局、四季营地的安排、定居点建设等都做了周密的考察和规划,制定了改变白音杭盖面貌的蓝图。生产队党支部书记巴图同志在社员大会上满怀信心地说:“千百年来,我们逐水草而居,成了大自然的奴隶。现在我们要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战天斗地建设新草原,当大自然的主人!”
    急令冰雪化春水
草原建设,应当从哪里搞起?党支部发动群众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分析牧业生产中的矛盾。过去为什么定居不下来,是因为水草上不去。畜随水走,人随畜搬。因此,不首先解决水和草的问题,定居就是一句空话。生产队在制定改变草原面貌的规划时,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他们学习大寨贫下中农“先治坡,后治窝”的精神,先抓水,后定居。
寒冬腊月,雪盖四野,地冻几尺,滴水成冰。可是在白音杭盖草原上,却是热浪滚滚,春潮阵阵。贫下中牧挥镐扬锹,向地下要水。东德布老人一马当先,把自己浩特的人组织起来,男女老幼齐动手,首先在冬营地打出了深水井。党支部书记巴图同志率领一支由九名民兵组成的突击队,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骑上骆驼,牵着轻便车,到离队三十多里远的夏营地去打“连环井”。当井挖到九尺多深时,一股地下水涌了出来。巴图第一个跳下水去,民兵班长等几个青年人也跟着跳了下去,在冰冷的井水中搬石头、砌井壁。身上的衣服冻成了冰铠甲,脸冻紫了,手脚也不听使唤。但他们一心想着“急令冰雪化春水”,定要“迎来春色换人间”。经过两个冬春的艰苦奋战,终于打成两眼全队万头牲畜也饮不干的“连环大井”,使大面积的缺水草场得到开发利用。现在,全队的水井从四眼增加到四十三眼,每个定居点和四季营地都有井,基本实现了草场井网化。草原戈壁上清水长流,为进一步搞好草原建设提供了条件。
    向新的目标进军
水的问题解决了,新的矛盾又是什么呢?
这里的牲畜夏天抓水膘,秋天抓油膘,到了冬天耗油膘。体壮的牲畜还可以,体弱的牲畜经不起“耗”,常常会冻死。特别是遇上灾害性风雪天气,情况就更严重。只有暖棚暖圈,才可以防冷保膘。生产队党支部带领贫下中牧向新的目标进军,组织了一支建设突击队,开始了搭棚盖圈大会战。
搭棚需要木材。而木材在牧区是比较稀少的东西。建设队决心把内地旋窑洞的做法搬到牧区来,试建无木拱顶暖棚。
建设无木拱棚,关键是土坯和石头。当时已是十月份,不抢在上冻前完工,就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扣土坯的同志下到井里掏泥。由于北风凛冽,再加上水土碱性大,扣土坯时每个人的手都裂了不少血口子,但是没有一个人喊苦叫累。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扣出了旋土窑用的两万七千块大土坯。起运石头的同志,在领导班子成员彭斯格、杜固尔带领下,冒着秋寒,山上露宿,几昼夜就起下二百多立方的石头,运到了施工现场。旋拱顶时,开始失败了几次。但是参加建设的贫下中牧从失败中总结教训,摸索规律,闯过了一道道难关。经过十七次试验,终于盖起了十二间坚固实用的无木拱顶暖棚。
现在,白音杭盖生产队的九个畜群作业组已全部实现棚圈化。两年来他们因地制宜共垒起永久性石头圈六百余丈,盖暖棚二十一处,做到了成畜有圈,良种畜、仔畜、弱畜有棚,大大增强了牲畜的抗灾能力。
    马达声声绘新图
在白音杭盖的新居民点附近,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大院,大家叫它“机械大院”。院里,各种牧业机具排列得整整齐齐,油库、仓库收拾得干干净净。
过去的白音杭盖,除了牧民手中的放羊鞭,就只有几辆古老的勒勒车。拉草、搬家就靠老牛拉破车慢慢嘎悠着。一九七○年,生产队发动群众到处寻找破烂车材,凑起了五辆胶轮大车;把收集来的废旧打草机部件,装配成两台打草机。有人讥讽说,你们这是收集破烂队啊?可是生产队党支部知道,涓涓细流,汇成江河。他们就是这样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一步步地朝着牧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的方向迈进。现在,生产队已经拥有一台拖拉机、三台电动抽水机、一台电动剪毛机,还有机引和马拉打草机具八台,解放式水车十九部,胶轮大车八部。过去用水斗子提水饮马,一个整劳力饮四百匹马需要一整天时间,现在七百匹马,只用半小时就全部饮完。今年打草只用六个人,十二天就完成了四十万斤的任务。过去白音杭盖“只听牛羊叫,不闻机器声”,现在,井沿上、打草场、剪毛点,都可以听到马达的轰鸣声。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发展,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社员的劳动强度。
随着草原建设的发展,白音杭盖草原上出现了一个个人有住房、畜有棚圈、有水有草的定居新牧村。大部分牧民离开蒙古包搬进了新房。今年初秋下了整整一天的冷雨,当队干部到达布嘎浩特探望时,贫牧达布嘎老人高兴地说:“畜没死,人没湿,幸福极了!”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