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在无轨电车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7
第4版()
专栏:

  在无轨电车上
沈阳市客运公司无轨电车的乘务员同志,满腔热忱地为人民服务,发扬助人为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受到了群众的热情称赞。
 夜送老人
已经夜里十一点钟了。“6419”号无轨电车,在南站正准备跑最后一趟车。一位从火车站出来的老大爷,上了车便问:“同志啊,这趟车是往东陵开的吗?”
“东陵?”乘务员柳明芳不禁一愣。她一边帮助老大爷拿东西、找座位,一边告诉他,去东陵的汽车早就收车了。老人一听,十分着急。小柳一面安慰老人,一面问清楚,原来这位老人是从山东来沈阳看望女儿的,女儿家住在东陵区的上木厂附近。小柳想:到上木厂有十五六里远,带这么多东西,道路又不熟,可怎么走呢?她毅然决定送老人去。便说:“大爷,您别着急,收车后,我送您到上木厂吧!”
电车入库后,小柳推出了自行车。她让老人坐在车的货架上,把老人的包袱挂在车把上,推车朝东走去。老人很不过意,几次要下来步行,都被小柳劝住了。
到了上木厂,老人手拿着女儿家住址的纸条,却不知道住在哪。还是小柳想法到派出所打听清楚了,才把老人送到他女儿的家里。
  急人所急
一天清晨,市真空仪器厂青年工人小单,乘七路无轨电车上班。不料,当车行至人民广场时,就觉得头晕眼花,一头倒在车上了。正在售票的乘务员何桂兰和阎立君两人急忙过来搀扶小单,司机迅速把车向第二医院开去。
车到民族电影院站,不能再开了,离医院还有二百多米。
“来,我们背!”
小单从车上被背进了医院急诊室。经过医护人员的抢救,小单苏醒过来,渐渐恢复了正常。随后,何桂兰和阎立君又找来了一辆客运汽车,专程把小单送到了家里。
不久,市真空仪器厂用大红纸写来了一张感谢信,热情赞扬说:人民电车为人民,阶级友爱情谊深,社会主义新风尚,桩桩件件是党恩!
  关心备至
电闪雷鸣,大雨如注。“五九一二”号无轨电车行进在黄河大街上。车厢里,乘务员、共产党员贺志华发现一位抱小孩的女同志,皱着眉望着外面的雨幕发愣。贺志华走过去问:“同志,你到哪下车呀?”“辽宁大厦,下站就是。”女同志为难地回答,“下这么大雨,我啥雨具也没带。”小贺望着她怀里熟睡着的孩子,也着急起来。忽然,小贺想出了办法,对那位女同志说:“你暂时别下车了,坐到终点站,我给你找个遮雨的东西,这样好不好?”女同志高兴地答应了。
车到了终点站,小贺和乘务员张玉英到站务室,找到了一顶大沿草帽借给那位女同志,车转回来把她母子二人送到辽宁大厦车站。下车时,小贺又发现她还带着一辆小车,一边抱孩子一边推车很不方便。就说:“把这小车寄放在咱车上吧,明早你上班时在车站等着,我给你送去。”那位女同志高兴地说:“这太好啦!”第二天一早,小贺把那辆小车送到了辽宁大厦车站,交给了那位女同志。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