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怎样使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效能——黑龙江爱辉县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12-18
第2版()
专栏:

  怎样使农业机械充分发挥效能
  ——黑龙江爱辉县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调查
黑龙江省爱辉县有关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教导,发展农业机械,加强农机管理,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的效能。全县机耕、机种、机收面积达到耕地总面积的一半多,拖拉机完好率经常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耗油量和修理费都有所降低。机耕促进了粮食增产,降低了生产成本。
爱辉县地处祖国北部边疆,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短,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三十二点七亩,耕作粗放,亩产量低。一九六四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全县开展学大寨运动,同时加强农机管理,粮食产量有了提高。一九六九年,虽然大中型拖拉机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一点五,可是粮食产量却下降了百分之四十一点二。一九六五年和一九六九年,两年的气候条件差不多。为什么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粮食产量反而下降了呢?
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九六九年放松了农机管理,农机维修状况不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因为有些干部受到刘少奇一类骗子散布的谬论的影响,不敢抓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结果,由于农机具维护得不好,影响了生产。针对干部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县委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进行典型分析,吸取教训,使大家认识到:农机具必须管好用好;社会主义的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一项保证。
    在路线教育中加强管理
农机怎么管理?
开始,有的社队领导成员,没有从路线教育入手,单纯忙于定“条条”、“框框”,结果机务人员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有了制度不能执行,机器状况没有改善,郊能不能提高。县领导及时纠正了这种错误倾向,加强了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发动群众深入批判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谬论,提高了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和“为革命爱车,为革命开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经过和群众商量,改进了农机具的管理制度,并举办各种训练班,进一步提高了机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富强大队李庆柱包车组,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上山打石头,拉木料,盖起了车库、零件库和保养间、停放场,对拖拉机精心管理,科学使用。拖拉机标准台作业量达到一万二千六百亩,节省燃料费和修理费七千多元。
曹集屯机耕队,一九六九年拖拉机平均标准台作业量只有七千五百来亩,亩耗油量零点八公斤,还发生了六起事故。通过路线教育,加强了农机管理,拖拉机标准台作业量提高到一万一千八百多亩,亩耗油量降低到零点七公斤,比一九六九年节省开支三万六千多元。
过去,大部分拖拉机要送县农机厂检修,常常误了农时。县委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在加强农机管理的同时,注意进行党的路线和方针的教育,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组织工业部门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建立了县、社、队三级农机修造网,做到了精密零件修复、加工不出县,一般修理不出公社。去年,全县九个公社的九十六台拖拉机,只有三台磨损比较严重的送到县城修理。
    搞好农业机械配套
耕种季节一过,大部分农业机械便闲置起来,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这些农业机械的作用?在这方面,爱辉公社拉腰子生产队创造了不少经验。拉腰子生产队根据生产需要,因地制宜,改制成功了大豆播种引墒器、七铧中耕锄草机、疏苗机和大豆收割机等配套农机具,使占播种面积百分之三十的大豆,从耕地播种、中耕锄草到收割脱粒,都用上了机械。
拉腰子的经验,使县领导部门认识到:要充分发挥农机的作用,光是完好率高还不够,必须认真搞好农机配套,尽量让可以使用机器作业的农活使用机器。于是,县委组织领导干部、机务人员和贫下中农三结合小组,深入田间调查研究,现场设计,大搞农机配套。一九七○年以来,全县制造出机引和马拉田间作业机具二十六种,一千一百七十多台(件);改革和推广了机引或马拉田间作业机具二十多种,四百多台(件)。这样,占全县播种面积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小麦和大豆的种、管、收的机械操作程度达到百分之七十。
爱辉县管好农机具,充分发挥农机具的效能,使农业学大寨运动更加蓬勃开展。他们用节约下来的人力畜力,进行精耕细作,大搞水利建设。全县农业人口平均每人已有一亩三分水浇地,并在北纬五十度种植水稻获得好收成。全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猪、牛、马、羊、鹿、蜂、鱼、蚕等畜牧业和副业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